这几年,教育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一会儿是“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一会儿是“海淀妈妈”的鸡娃,仿佛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竞争也格外激烈。
其实,中国教育最真实的一面,不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而是在广袤县城的一间间教室里,在那些默默耕耘的县城教师身上。
前段时间,有个数据刷屏了,说县城教师的工资是所有教师群体中最低的。
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我有个远房亲戚就在老家县城高中教书,兢兢业业干了快二十年,工资到手也就四五千块钱。
你想想,现在物价这么高,这点钱在县城生活都紧巴巴的,更别说在大城市了。
朋友圈里,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县城教师吐槽工资低、待遇差的帖子,有的甚至还要兼职做点小生意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有人说,那可以去考编制啊,进了编制不就稳定了?
可现实情况是,很多县城的教师编制,比考公务员还难。
我有个大学同学,当年是985的硕士,毕业后一心想回老家教书育人,结果考了三年都没考上。
为啥?
因为僧多粥少啊!
好岗位就那么几个,竞争的人却乌泱乌泱的,很多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学历比你高,能力比你强,凭什么要你呢?
就算进了编制,也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
这两年,为了鼓励教师扎根基层,河南、山东等地都出台了政策,允许在乡村学校任教一定年限的教师,可以申报更高级的职称。
这本来是好事,但仔细想想,背后反映的却是县城教师的无奈和辛酸。
为了评职称,为了那点可怜的工资涨幅,他们不得不放弃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一辈子守在县城,甚至乡村。
除了待遇低,县城教师还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压力。
这两年,很多地方都在搞教育改革,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双减”政策,听起来都很美好,但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却让很多县城教师无所适从。
本来教学任务就重,现在还要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填各种各样的表格,很多老师都疲于应付,更别说静下心来搞教学研究了。
我一个在县城小学当老师的朋友就跟我抱怨过,说现在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比赛,简直比以前累多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优质生源的流失,也让县城教师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学校都在拼命“掐尖”,把那些成绩好、潜力大的学生都挖走了。
剩下的学生,要么是学习习惯不好,要么是基础薄弱,教起来费力不说,成绩还提不上去。
每年高考放榜,看着隔壁县城重点中学的喜报,再看看自己学校那可怜的升学率,很多县城教师心里都不是滋味。
我高中同学里,就有几个在县城高中当老师的,每年高考结束后,他们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除了教学上的压力,县城教师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县城就这么大点地方,家长里短的事情特别多,有些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也特别高,稍有不顺心就投诉到教育局,让老师们身心俱疲。
我亲戚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个学生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没考好,就跑到学校大闹了一场,还打电话到教育局投诉我亲戚,说他教学水平不行,最后搞得我亲戚身心俱疲,差点就辞职不干了。
当然,我不是说县城教师就有多惨,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
比如,看到学生取得进步,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也会由衷地感到欣慰。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县城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关注县城教师,就是关注中国教育的未来。
只有让这些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安心教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睁眼说瞎话,县城各项收入比农村挣得多得多
说得好!当有城镇福利时,县城学校就并是乡镇的,如果有乡镇福利时,县城学校又是城市学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