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军的一名排长在山中巡逻,突然遇到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走来,并向他打招

柳淮蕊 2024-06-27 19:35:21

1984年,我军的一名排长在山中巡逻,突然遇到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走来,并向他打招呼,但他感觉有些不对劲,便突然大喊:“缴枪不杀!   1984年的老山,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在这片血与火的战场上,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醒目,他就是李海欣,一位22岁的排长。   李海欣,1962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临颍县。1980年12月,年仅18岁的他毅然入伍,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短短几年后,他将在祖国的边疆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篇章。   1984年6月,李海欣带领部队驻守老山前线的142号高地。这是一个位于海拔1400多米处的险要阵地,距离越军阵地仅200米。   三面临敌,每天都要面对敌人的炮火洗礼,补给困难,环境恶劣。但李海欣和他的战友们没有退缩,他们坚守阵地,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面对艰难局面,李海欣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创新性地传授战士们空爆战术:拉响手榴弹后等几秒再扔出去,使其在低空中炸开,弹片向四面八方散开。这一战术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有效打击了敌军。   李海欣不仅是个优秀的战术家,更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在一次巡逻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识破了三名伪装成解放军的越南特工。在千钧一发之际,李海欣沉着冷静,果断处置,成功击毙三名特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重大损失。   1984年7月12日,是142号高地最危急的时刻。越军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发起猛烈进攻,企图一举拿下这个战略要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李海欣带领仅有的十几名战士奋起抵抗。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战斗异常惨烈。在激战中,李海欣不幸中弹受伤。但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继续指挥战斗。他拖着伤痛的身体,多次引爆地雷阻击敌人,给予敌军沉重打击。   "别管我,我不行了,高地交给你了,告诉全排同志,就是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不能给祖国丢脸。"   这是李海欣留给战友的最后遗言。话音未落,他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年仅22岁。   李海欣的牺牲没有让战斗停止。在他英勇精神的激励下,战友们继续奋战。经过十个半小时的激烈交火,他们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   这场战斗中,我军仅以15人的代价,击退了敌军一个营和一个特工连的六次轮番攻击,毙敌104名,打出了国威军威。   战后,李海欣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142号高地也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以纪念这位年轻的英雄。   与他并肩作战的15名战友被誉为"老山十五勇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在全军传为佳话。   李海欣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1984年9月14日,中共临颍县委、县政府、县武装部联合向全县人民发出《向李海欣学习》的通知。   李海欣家乡的人民将村里的小学改名为"李海欣小学",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位英雄儿子。   李海欣的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2009年,为了传承英雄精神,激励新时代官兵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解放军某部在老山前线设立了"李海欣连"。这个连队成为了传承英雄精神的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   李海欣的故事,是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中的一个。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爱国。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   李海欣的身影与无数革命先烈一起,汇聚成一股不竭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向前。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和平是用无数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学习李海欣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学习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让我们永远铭记李海欣,铭记所有为祖国奉献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信息来源: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战斗英雄李海欣)

0 阅读: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