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10月,光绪觉得李鸿章是个奸臣,自想把他免职,慈禧太后听后笑道:“有李

语陌泣离过去 2024-06-27 16:46:05

1885年10月,光绪觉得李鸿章是个奸臣,自想把他免职,慈禧太后听后笑道:“有李鸿章在,大清国就还有救,他再坏也是为了大清好” ……… 光绪现在十四岁了,再过几年就要亲政,有些事情得给他讲清楚,让他知道亲政之道。由此一想,慈禧便把光绪带到勤政殿上,指着皇帝宝座说: “儿啊,你看这把椅子重不重?” 光绪用手摇了摇,椅子纹丝不动。 “重!” 慈禧笑笑说: “皇帝的宝座,哪有不重的。可比起以前来,可是轻多了。” 光绪诧异地望着慈禧,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慈禧坐在宝座上,叹口气解释说: “我说这把椅子变轻了,并不是说它真的轻了,是说这把椅子代表的皇帝权威轻了。” 她看光绪还不明白,又提示道: “要在康熙帝和乾隆帝那个时候,皇帝一句话,臣子哪敢说三道四,一言不对,就拉出去斩首。可现在呢?我明明提出调北洋舰队增援南洋舰队,可李鸿章就是不听。我明谕要他支持在越南的黑旗军抵抗法夷,可李鸿章就是不听。我下了宣战谕旨,可李鸿章却力主议和,你说这个仗还能打好吗?” 光绪一听就火了,大声问道: “皇额娘,你为什么不处分他?” “处分他?” 慈禧哑然失笑,“孩子,皇帝为什么有权力,就是因为下面有许多大臣都听皇帝的话。如果没有大臣帮着皇帝,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管不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啊。” 慈禧慢慢开导光绪,讲了当前的权力构架关系。自太平天国起事后,经历十数年的战争,原来皇帝所依靠的后盾——八旗和绿营都被战争淘汰,新起的湘军和淮军完全代替了八旗和绿营的地位。 太平天国平定后,清政府的权力被湘、淮二系平分。 曾国藩病故后,湘、淮二系完全分离,湘系的头目是曾国荃,淮系的头目是李鸿章。曾国荃是南洋大臣,李鸿章是北洋大臣。 军队和实力是他们官位的保证,南洋舰队打仗,北洋舰队按兵不动;南洋主战,北洋就主和,说到底还是权力之争。 “所以啊,李鸿章是动不得的。有李鸿章,湘、淮两系明争暗斗,都要争取皇帝的支持。皇帝就有了权威。去掉李鸿章,湘系独占鳌头,可以为所欲为,那就很危险了。把一件事交给两个人去做,然后皇帝可以在中间操纵,皇帝就有了权力,懂吗?” 光绪吃惊地张大嘴巴,“啊”“啊”地惊叹着,当皇帝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啊!” 慈禧确实深得权力之奥妙。 这次取得谅山大捷的冯子材老将军,就是过去湘军的一员猛将,他在中华民族遭到外敌入侵的关键时刻,以七十高龄复出带兵,一举击败法军,取得谅山大捷,在中国人民抗御外辱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赢得了人们的世代尊敬。 中、法战后,南洋大臣曾国荃、北洋大臣李鸿章都连续请旨扩充海军。 这次在马尾港被法舰消灭的是福建水师,该水师听从南洋大臣的指挥,但不隶属于南洋水师,南洋水师主力未损。 李鸿章、曾国荃都看清楚了,由于海战的重要性,建立现代化的铁甲舰队已是十分必要的了。 慈禧还在垂帘听政,光绪只有十五岁,还不到亲政的时候。 李鸿章、曾国荃请拨军费的奏折被留中,发下来的却是两道很厉害的御史奏折。 其中一道奏折是参劾恭亲王奕诉的,慈禧为此道奏折专下谕旨,恭亲王奕诉开去一切差使,撤去恩加双俸,回家养疾。 随着被开去一切职务的还有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等人。 翁同龢革职留任。 这是辛酉政变以来,恭亲王奕诉第二次被免职,不过还好,仍保留了世袭罔替亲王。 第二道奏折是建议成立海军衙门,统一管理海军。慈禧亦为此片发下谕旨,任命醇亲王奕還为总办,李鸿章、庆亲王奕劻为会办,曾纪泽等人为帮办。 这个衙门以亲王为头,既有淮系领袖李鸿章,也有湘系领袖曾纪泽,但实权掌握在李鸿章手中。 李鸿章是办洋务的老手,比较熟悉海军方面的事务,醇亲王奕课是能不管的事就不管。第一次海军衙门会议上,奕课、李鸿章等人就决定以北洋舰队为基础扩充海军。 这一方面是因李鸿章是北洋大臣,说项有力,另一方面是有切实的军事需要。原来日本已借口朝鲜内乱,派兵入朝,陆军派驻朝鲜的兵力已达两万余人。 清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也派兵进入朝鲜,朝鲜局势异常紧张,一旦有事,海军是不可缺少的,扩充驻渤海湾的北洋海军已是刻不容缓。 明治维新是武士道文化加资本主义,在国力增强以后,日本立即向外扩张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中国和朝鲜。 中国很大,但政治落后,制度腐败,任列强宰割。 自鸦片战争以来,虽有无数志士仁人奋起御辱,但在妄自尊大、不思改革、愚昧无知的朝廷当权者的压制下,这些战争失败了。现在,连这个东海上的弹丸小国日本也敢欺侮中国了。 当此豺狼窥伺之机,西太后一点也不着急,把李鸿章的片子和曾国荃请求拨军费扩充海军的片子都压住不发。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
  • 2024-06-27 17:39

    光绪帝还是清醒一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