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实乃妄言! 世人常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

特友谈文化 2024-06-27 16:21:04

六七十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实乃妄言! 世人常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我观六七十年代之中国,常是饥寒交迫,当时,国运未盛,经济拮据,老百姓连填不饱肚子,何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美誉? 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里,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奋斗。记得我小时候,家里主要以种地为生,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在田间地头,盼望着能有个好收成。然而,那些年的天气总是不尽如人意,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庄稼收成不好,家里的粮食总是入不敷出。为了节省粮食,母亲常常变着法儿给我们做各种粗粮饭。有一次,她用玉米面和野菜做成窝头,但因为没有油水,窝头干硬得像石头,咬一口都费劲。那时候,村里流行吃一种叫“榆树钱”的东西,就是榆树上的小果实。每到春天,我们几个孩子就会成群结队地去榆树下捡榆树钱,然后拿回家煮成粥,虽然味道不好,但总比饿肚子强。 当时,村子里的物资匮乏,基本生活用品都很难买到。记得1973年,有一次家里的米缸见底了,父亲不得不骑着自行车去几十里外的镇上买米。因为家里穷,父亲只能买一些便宜的陈米,回来后还要仔细挑拣,把坏的米粒挑出来,才能勉强下锅。那段时间,父亲为了节省米,总是把米煮得稀稀的,我们每顿饭都像是在喝米汤。物资匮乏的年代,偷盗事件时有发生。尽管政府提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实际上,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防盗的措施。记得有一年,邻居家养的猪被偷了,猪圈里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猪毛。那一整晚,邻居家都在哭天喊地,第二天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父亲决定在猪圈周围拉上铁丝网,还在门口放了一只大狼狗。晚上睡觉前,父亲总是要绕着屋子检查一遍,确保门窗都关好了才安心入睡。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们对陌生人充满了警惕。因为家里穷,大家都怕自家的东西被偷走。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村口玩耍,看见一个外地来的商贩推着车子进村卖东西。商贩长得瘦瘦高高的,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看起来很落魄。村里的人都不愿意接近他,甚至有些人还投来怀疑的眼光。后来,我们听说那个商贩因为没有卖出东西,连晚饭都没吃就离开了村子。 1978年冬天,村里来了几位军人,他们是来宣传新政策的。军人们住在村委会,晚上还放电影给大家看。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电影,屏幕上放的是《地道战》,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然而,军人们离开后,村里的治安并没有好转。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有几户人家的煤球被偷了,大家都怀疑是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干的,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吃哑巴亏。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专门放牛的老汉,他家境也很贫寒。为了防止牛被偷,他每天晚上都睡在牛棚里。记得有一晚,老汉听见牛棚外有动静,他悄悄起身查看,果然发现有人在偷牛。老汉大喊一声,惊动了村里人,大家拿着棍子冲出来,终于抓住了那个小偷。后来才知道,小偷是外村来的,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才动了歪念头。 上学的日子也充满了艰辛。那时候,学校简陋得很,教室是用土坯搭建的,窗户上糊着纸,冬天风一吹,冷得直打哆嗦。每到下雨天,教室的屋顶就会漏水,我们只能挤在一起,躲在角落里继续上课。学校没有取暖设备,老师们只能点着煤油灯给我们讲课。尽管条件艰苦,父母还是坚持让我上学,他们总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改革开放后,情况开始有所好转。村里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也增加了。虽然生活还是很艰苦,但总算是看到了希望。那时候,村里通了电,晚上家里亮堂多了。村委会还组织大家修路,建起了新的学校,孩子们终于有了像样的教室。 回顾那段艰苦的岁月,所谓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显得那么遥远。贫穷和饥饿让人们不得不时刻警惕,谁家丢了东西都是一件大事。正是那段艰难的岁月,让我们更加明白,只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定,才能真正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境界。今天,村里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但那些年,我们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永远铭刻在心。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奋斗,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坚守信念,勇往直前。那个年代的记忆,虽然苦涩,但也有着一种无言的力量,提醒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说六十年代# #我出身就是农民#

0 阅读:376
评论列表
  • 101 24
    2024-06-29 21:28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觉悟就是高,我们村不论男女老幼都不偷盗,当然,我们村也没有什么挨饿的,因为我们村地比较多,大家劳动也积极,连山坡地都种粮食。村里有专门放牛放羊的,牛羊成群,八月十五和正月都有肉吃,还家家养猪。但邻村就不同了。所以,当时情况也不一样,不能片面一概而论。一般是村民心齐,努力劳动的,就好过,偷奸耍滑,各怀私利的就差很多。我就感觉奇怪,同一个地方,一样的环境,为什么集体时不好,单干了就好了?说白了,不就是人心的问题吗?我还是认为,如果大家都把集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做,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干不了的活,集体就能干。比如我们村的梯田,水渠,果园都是集体时期修建的,如果没有集体时期的建设,就是后来单干也没有什么基础。

    最亮的星 回复:
    纯粹放屁
  • 2024-06-29 09:05

    当时是困难了一点,但是很多家庭是唾觉都不关门的,这没有怀疑,要是遇到现在会出现什么问题,你们想想就知道真相了。

    用户10xxx11 回复:
    现在家徒四壁也没人理你啊
    灞桥伤别 回复: 用户10xxx11
    有自行车的家庭不少,一辆自行车多少个月的工资
  • 2024-06-29 22:42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物质是缺点,但人的自觉性很高,虽然清贫点,很小有人偷东西的,记得生产队一老妇人摘了生产队的一点黄豆,都要开大会批判的。当事人要检讨的,如果偷大一点的,要挂牌每条村游街示众。那个年代其的风清气正,值得怀念的年代。

  • 2024-07-02 06:43

    感谢改革开放

  • 2024-07-02 06:42

    路不拾遗因为连泡💩都没有你拾什么,夜不闭户是因为家家家徒四壁

  • 2024-06-28 21:27

    这篇文章说得都是实话,当时情况的确如此。

  • 2024-06-27 20:03

    主要是家徒四壁,身无分文,关啥门拾啥遗[敲打][敲打][敲打]

    灞桥伤别 回复:
    三大件
  • 剑心 14
    2024-06-29 15:15

    那个年代,我穷我怕谁?全部身价都在身上,怕个毛线。

    西部 回复:
    现在也一样,你穷,你也毛不怕,也可以夜不闭户
  • 2024-06-29 19:52

    数典忘祖的家伙,说的好像在民国就好过一样

  • 2024-07-01 12:11

    那时候人民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生话一天比一天好。

  • 2024-07-02 06:45

    怎么没把你个坏种饿死?

  • 2024-06-30 06:59

    小编要是回到60年多好尝尝挨饿的感觉?

  • 2024-07-01 04:25

    穷生赖,非偷即抢

    灞桥伤别 回复:
    能跟八九十年代比?
  • 2024-06-29 12:43

    社会风气比现在怎么样?

  • 2024-06-30 07:07

    饿死的不是你们,易子而食你们想象不出来

  • 2024-07-02 05:25

    我是60后,我们那是工业区但是偷,抢,打群架的事情也不少。丢个鸡,丢个狗都不算事儿。很多家里都有扎枪和大刀。

  • 2024-07-01 22:54

    78年还放《地道战》放屁,太假

  • 2024-07-02 16:18

    建国初期,人口不到4亿,70年代人口8亿,75年人口近10亿。

  • 2024-07-02 15:57

    警惕敌人的心理战舆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