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民不聊生。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福建兴化,

鸿毓说过去 2024-06-27 10:34:39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民不聊生。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福建兴化,当时的守城参将却在暗中与倭寇来往,收受倭寇大量金银财宝,对于倭寇的进犯坐视不管,导致兴化府城周围村镇血流成河,百姓苦不堪言。 1562年,戚继光奉命率领军队从浙江驰援福建,结果在进军途中因向导通敌,队伍遭到了倭寇的投资,尽管打了胜仗却损失惨重。 出师未捷,戚继光怀着沉痛的心情率领残部班师回浙江。1563年底,正在军帐中议事的戚继光接到了一份加急圣旨。看完圣旨上的内容,绕是淡定如戚继光,也不由得大惊失色。 原来,这帮倭寇贼心不死,在戚家军撤离福建之后,卷土重来,纠集6000多人包围了兴化府城。广东总兵刘显奉令率兵从福州增援。为了保险起见,他先派了八名士兵前去府城联络,准备去城中守卫来个里应外合。结果,派去的八名士兵在途中被倭寇识出,全部被杀死了。 随后,倭寇扒下这八名士兵的衣服穿在了自己身上,并带着伪造的刘显书信混进了兴化城中。进城之后,与城外的倭寇里应外合攻占了兴化城。 朝廷得到此消息后,大为震惊,急调俞大猷任福建总兵,任命谭纶为福建巡抚并主持抗倭军事,同时再次命戚继光前去增援。 接到圣旨后的戚继光愁眉紧锁。他知道,眼下最要紧的任务就是跟朝廷派来的两位大臣取得联系。但是,倭寇奸诈狡猾,接连设局陷明军于被动。鉴于之前的惨痛教训,这次如何才能保证联络的书信安全送达,成了戚继光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就在戚继光一筹莫展之际,上天给他送来了解决的办法。这年除夕,戚继光骑着马去视察新兵的训练情况时,走着走着,突然一根长绳挡在自己的鼻子跟前。戚继光停下来仔细看了看,他发现这根长绳是城中百姓为过上元节准备灯谜用的。 思付片刻,戚继光计上心来。 回到军营后,他立刻命人准备笔墨纸砚,并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子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随后,他又分别给谭纶,俞大猷和刘显写了通篇只有数字的信。做完这一切后,他又叫来几名心腹把这两首诗背的滚瓜烂熟之后,让他们乔装打扮,带着这几份数字信送给各位大人。 几位心腹没有让戚继光失望,他们把信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俞大猷、谭纶等人收到信后,喜出望外,用同样的方法,写了数字信带了戚继光,然后就等待戚家军的到来。 1563年4月,戚继光率军抵达兴化城东,作为中路进攻,与左路明山的刘显部,右路秀山的俞大猷部三路夹击,一举歼灭了盘踞在兴化城周围的倭寇,救出被倭寇掳走的百姓3000多人。 那么,这些数字信跟戚继光写的那两首诗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戚继光的这两首诗并不是随意所写,而是取了第一首诗的前15个字的声母,然后依次编号为1到15;取后一首诗30个字的韵母,编号为1到36;再将当时流行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上了1到8的号码。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比如数字5-25-2,翻译出来就是“敌”。如此一来,就算信被倭寇截获,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些数字居然会是军事信函。 #明朝#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