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刘邦率兵出征,朝政交给宰相萧何全权处理。不料,萧何竟利用职务之便

米热谈史 2024-06-25 21:06:10

公元前195年,刘邦率兵出征,朝政交给宰相萧何全权处理。不料,萧何竟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民怨四起。众官员以为萧何脑袋不保,而刘邦却哈哈大笑:“这才是朕想要的!” 刘邦并不愿意看到:萧何做事井井有条,面面俱到。 他反而希望萧何“不务正业”。 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秦朝时,两人就认识,同朝做官。萧何还救过刘邦的妻子。萧、刘关系甚为密切。 可是,随着以后两人在一块共事,时间久了,萧何做了几件事,让刘邦不得不提防。 秦末时,各地豪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刘邦、萧何商定,自立门户,起兵反秦。 刘邦率军前线打仗,萧何提供后勤保障。 两人一前一后,一文一武,是难得的搭档。 公园前207年,刘邦领兵攻入咸阳。 在咸阳城内,萧何做了一件事,让刘邦感到异常惭愧。同时,也为刘邦对萧何的不信任,埋下了伏笔。 原来,将士们攻破城门,纷纷涌入秦都,映入眼帘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骏马宫女、金银珠宝、珍奇玩物、数不胜数,大家趁乱纷纷抢夺。 就连刘邦也禁不住,沉浸其中...... 而萧何,一不拿财物,二不贪美色,他带了一队士兵,把秦宫里的图册、书籍、地图、律令,统统打包带走。 这些书籍资料,为日后西汉,颁布律令法度,推行各项朝廷举措,提供了参考。 刘邦感叹萧何的深谋远虑,他在惭愧之余,说道:“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 从此,刘邦对萧何更加佩服和重用。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刘邦对萧何的猜忌,也越来越重。 楚汉之争时,刘邦数次出征,都是由萧何来给他供给粮草物资,派遣兵卒,稳固后方,安抚民心。 萧何深谋远虑,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刘邦对此心里有数。 刘邦虽出征在外,却总担心萧何,谋生反叛之心,所以,他多次派手下,回来“慰问”萧何。 表面是慰问,暗地里是在监视。可是,萧何却没有发觉刘邦的真实意图。 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再次率兵征讨,朝中之事交给萧何来全权处理。 于是,萧何又干起了老本行,“坐镇关中、推行惠民举措、提供粮饷”,竭尽全力为刘邦扫除后顾之忧,一时间深得民心。 而刘邦得知后,愈发不高兴。 后来,萧何身边的一位门客,看出了门道,他对萧何说:“相国大人,您将有灭族之祸!” 萧何大惊失色道:“先生何出此言?” 门客说:“您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现在已经比皇上更深得民心了,他能放心吗?” 此时,萧何恍然大悟,自己已经“功高盖主”了,再这样下去,性命怕是堪忧。 后来,萧何便想方设法的“自污”,他买地卖地,大肆敛财,迅速为自己打造了横征暴敛、贪得无厌的坏形象,一时间民怨四起。 刘邦得知后,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满意地大笑说:“好!好!朕要的就是这样!”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为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一一《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平定叛乱后,班师回朝的路上,遭遇民众拦路磕头,请求皇上主持公道,问罪萧何。 “朕定为你们做主!” 刘邦嘴上说得义正词严,心里却异常轻松,就此打消了对萧何的戒心。 萧何得以善终。 萧何虽污了自己的名节,但通过这种方式求得了自保,这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在面临生存危机时,萧何识大体,懂取舍,关键时刻激流勇退。这种品质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