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康复,“心”在前,“智”在后。如果把孩子的心比作一个木桶,你会发...

启波谈育儿 2024-06-25 16:38:43
心智康复,“心”在前,“智”在后。 如果把孩子的心比作一个木桶,你会发现桶有两种情况。 [一R]完全不能装水 ①生命力特别弱,欲望非常低,对一切都不在乎的孩子,所有板子都没支撑,全是散的。 ②内心极其纠结矛盾,一团乱麻,跟自己和外界都过不去的孩子,板子乱七八糟,无法成型。 ③被过度训练,所有心眼都被堵死,一点不开窍,自我被严重破坏的孩子。 [二R]不同程度的漏水 注意力不集中、敏感、焦虑、缺乏安全感、过度防御、内心脆弱等类型的孩子,会遗漏和过滤信息,造成学习与沟通障碍。 严重些的,内心慌乱,做什么都不安定,心神不归一,接收的信息都是碎片,散乱无序,无法整合,不能形成有效的记忆、知识、经验,学习效率低下。 或潜意识、大脑思维、心灵、身体各自为政,处于解离、混乱的状态,不能协调统一。 所思和所想背道而驰,大脑不清楚真正的目的,行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某11岁孩子对待饼干: 内心欲望:特别想吃,马上就要吃掉。 浅层次的潜意识:不由自主升起强烈的不配感,认为自己不配吃。 大脑思维:把“不配”变成“不能”,把压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化。 嘴里的表达:明天吃晚饭的时候再吃(这是大人的想法和语言,延迟满足,吃饭优先),不由自主对大人表达认同,以此证明自己很乖。 身体行为:迟疑一会儿后还是决定拿着饼干。 表情:明明对压制欲望非常痛恨和失望,却面带笑容(笑了,会以为自己真的开心和接受,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保护,同时也表明内心某种程度的扭曲)。 深层次的潜意识:渴望外界强有力支持当下的欲望,告诉他现在就可以吃。天底下所有好吃的都属于他,任何时候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所有人都爱他,支持他。 ——孩子的内心如果是这些情况,大脑接收的信息将非常凌乱,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和高效的沟通元素。 不把桶修好,往里面灌再多水,也徒劳无益。 · “智”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修台阶。 每个生命都是努力向上,渴望变好,积极成长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定是方法不对。 生命就像一颗种子,只要在合适的环境里,一定会生发。 想办法为他创造最适合的环境,同时帮助、引领他,为他修一个一个台阶。 要把最合适的台阶、在最恰当的时候,递给他们。 这些台阶,是孩子内心最渴望学习的东西,或最适合思维开发、增进理解的教具或教学方法。 这要求老师非常了解孩子,清楚他们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同时具有前瞻性眼光,知道下一步的走向。 然后,孩子只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就行。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SHEn 1
    2024-06-27 13:37

    剖析得非常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