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年,34岁吴王李恪被诬陷谋反,留下4个儿子,均未成年,全部流放。死前,他立

大核世界 2024-06-25 15:46:11

653年,34岁吴王李恪被诬陷谋反,留下4个儿子,均未成年,全部流放。死前,他立下恶毒诅咒:长孙无忌不得好死,家破人亡。 唐太宗李世民是当之无愧的一代雄主,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却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家族恩怨。 在他的众多儿子中,最受他宠爱的,莫过于三子李恪,但这位出身高贵、天资卓越的皇子,最终却落得了个被冤杀的悲惨结局,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以他身上流淌着隋唐两大帝国的血脉,他自幼聪颖过人,文武双全,深得李世民喜爱。 史书记载,李世民曾多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赞李恪:“此儿甚似我!”言语之间,难掩对他的欣赏与偏爱。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早早地将李恪封为益州大都督,掌管帝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足见他对这位儿子的器重。 彼时,李承乾和李泰正陷入激烈的太子之争,李世民对此心灰意冷,心中萌生了另立太子的想法,而李恪无疑是最佳人选。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知道,一旦李恪成为太子,那么自己的权势地位必将受到威胁,于是他找到李世民,以“嫡庶有别”、“隋朝血脉”为由,极力反对立李恪为太子。 李世民何尝不明白长孙无忌的顾虑?但他更清楚,李承乾和李泰的争斗,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唐的稳定,他需要一个能够继承自己遗志,守护大唐江山的合格继承人,而李恪正是他心中最理想的人选。 然而,长孙无忌的反对声浪越来越高,朝中大臣也纷纷附和。他们担心,一旦李恪登上皇位,会对前朝皇室心存芥蒂,甚至有可能为隋朝复辟。 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立性格温顺的李治为太子。 李恪的太子梦,就这样破碎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人开玩笑,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因不满丈夫房遗爱的冷落,竟然心生怨恨,密谋造反。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他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事。而长孙无忌,却从中看到了一个铲除异己的机会,他暗中指使房遗爱,将李恪牵扯进这起谋反案中。 李恪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百口莫辩,最终被李世民以“谋逆”的罪名赐死。 临终前,他悲愤交加,发出恶毒的诅咒: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李恪死后,他的母亲杨淑妃悲痛欲绝,多次恳求李世民彻查此案,还李恪一个清白,可李世民此时已经深陷在丧子之痛中,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李治继位后,杨淑妃再次找到他,希望他能为李恪翻案,然而此时的李治早已是长孙无忌的傀儡,根本不敢违抗他的意志。面对杨淑妃的苦苦哀求,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杨淑妃心灰意冷,不久便郁郁而终。而长孙无忌,则更加肆无忌惮地排除异己,独揽朝政大权。他以为自己已经牢牢地控制住了李治,大唐的江山将永远掌握在他手中。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武媚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此时还是李治的后宫妃嫔,她聪慧过人,野心勃勃,早就对长孙无忌的专权跋扈心存不满。 为了扳倒长孙无忌,武则天精心策划了一场政治阴谋,她利用李治对自己的宠爱,挑拨他和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最终成功将长孙无忌拉下马。 长孙无忌被罢黜后,武则天又以“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并诛了他的九族。一代权臣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这一切,仿佛都在印证当年李恪临终前的诅咒。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李恪的冤案,最终还是被后人昭雪。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而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信息来源:《立嫡不立贤的牺牲者——李恪》齐鲁壹点

0 阅读: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