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学术的人和表演型人格

四季之爱 2024-06-24 17:31:14
搞学术的人是否是没有情绪的人,或者说一直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因此他的客观性和理智带来了他的观点的可参考性,也就是他说的更容易被认为是正确的,可以被相信的和使用的。而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可能会大喊大叫,没有理智,他说的话肯定都是疯话,笑笑就罢了。当然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都没这么偏激,一个科学家可能也有着自己的私密时刻,在那种环境中他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得体文雅和稳重,甚至基本的“正常”。 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标准,而是来源于公认的“衡定”。比如当意公子在那里不断宣传庄子或者传统智慧的时候,其专业拍摄方法、角度、光线和镜头,以及最重要的她的演说能力,鼓动力,说服力,气息事实上已经掩盖了其表达的内容本身,而大家听完之后能记住的其实也只有她起的那个一看便知的标题,比如“我也可以轻松地生活”。大众的逻辑思辨能力的低下并不是我能理解的,越是受欢迎的内容你可以发现就越是滑稽,几乎可以说就是完全没有半点需要推敲的嚼干了的甘蔗渣。但是就是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 人们已经非常不喜欢需要自己思考和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而是等着不同的人给你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你要么批判要么欣赏,其实对的永远都只是自己而已。人们不习惯自己烧饭做菜了,大家情愿去点个外卖,已经完成的某种想法,然后自己可以在几秒内就得出了简单的结论。因此大众文化总是投喂式的,只不过你得知道不同人群他们需要的结果是什么。 有的人年纪大了,他们需要的是来缓解自己的失败焦虑和年龄恐惧,因此就会需要读庄子,假装自己也能逍遥;对于年纪轻的人群,他们有足够大的心力,你就告诉他们心想事成,只需要让内心显化;对于中年婚后的人,她们焦虑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因此你得告诉他们接纳力,只需要接纳了,老公也安详了,小孩也听话和愿意学习了,自己也能心平气和地做个美丽的妈妈了。 对于那些喜欢精神和终极真理的人,你得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获得洞察的智慧,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通透和明白所有的道理的融会贯通,说服他们的自私和推卸责任的所谓修行只是为了寻求大义的代价而已。这样他们就能进一步相信自己做得是对的了,是一个好人。 总之这个世界的内容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所有的内容又都是悬浮于地面的空中楼阁,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也已经习惯于在一种表演型的人格中了,因此你说他说的对不对?他只不过在让自己已有的身份和需要的高度结合而已,变成现实和精神世界中同时的“专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