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中的反帝美术 1883年12月爆发的中法斗争,

岚岚画工笔 2024-06-22 23:19:04

中法战争中的反帝美术 1883年12月爆发的中法斗争,是法国侵略者梦想征服中国而发动的。1884年8月,法国舰队侵犯我国福建马尾、台湾基隆等地,中国人民被迫还击。《自取挠败》(吴友如作)、《基隆惩寇》(吴友如作)、《基隆再捷》(吴友如作),《甬江战事》(吴友如作)、《镇南关大败法军》等美术作品,形象地记录了法国侵略者张牙舞爪的侵略野心。这些画面,都是新闻画家吴友如根据当时报纸的报道绘制的。《自取挠败》是表现黑旗军严惩法国侵略者的战争场面。画面两军对阵,下面背向观众的是一队法国侵略军,个个手执长枪,正在作战状,法军头目骑在马上,手操战刀,作指挥的样子。在飞弹四射、硝烟弥漫中,黑旗军从前面冲杀过来,千军万马,势如破竹,包围着法军,法军在四面楚歌中,欲跑难逃。远景有城池,城内有望楼,楼上尚能见其放哨者。据画家的题记:“法军无故率大队至广西边界,见我防营遂即开炮,我军为其所逼,故亦列队迎拒,法人负伤而​退。初十日报登香港中外新闻纸,则云:法军剿捕海盗,不识路径致犯黑旗,遂为思大败,法军二百名,生还者仅仅五、六人……”“基隆惩寇”是表现法军侵犯我国台湾基隆,我守军毁其名未拉司号军轮一艘。在战斗中,法军击中我国守军的炮台。他们以为有机可趁,于是,纷纷从军轮上爬上岸来,四百名侵略军携四尊大炮,有的已经登上墙,双方正在厮杀。画面战斗十分激烈:哪知,守军从后面包抄,击毙侵略军一百余人,活捉指挥官一人,缴获侵略军的全部武器、旗帜,法军见势不妙,只得狼狈逃窜。画面左下角的几个法军士兵,正在惊惶失措地逃跑,侵略者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的本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甬江战争》是描写中法战争中海战的情景。画面远处是法国侵略者的德利用芳号、巴夏尔号、答拉克号和纽回利号四艘兵舰,游弋在我国海上。1885年1月15日,纽回利号突然开炮向我招宝山炮台袭击,我守军自卫还击,停泊在港内的南琛号、开济号、南瑞号、超武号相互配合,将法军纽回利号打伤,继而又伤其船头,法军不得不败退。然后侵略军又袭击我金鸡山炮台及小港。画面左下角的城楼即为镇海,海边的炮台即为招宝山,与之相对的即为金鸡山炮台,画面右下角即为守卫海防的大营,设有望楼,旗帜林立,整个画面颇似我国传统的版画笔法。《镇南关大败法军》,画面描绘了1885年2月,法军攻占谅山,直扑中国边境,并占我边防重地-镇南关(今友谊关)。这是我国通向越南的关卡。在法军还未立定时,广西全省军民、奋起抗敌,年近七十的退伍老将冯子材,奉命赶赴前线。画面以镇南关城楼为背景,军民们拿着刀枪,冲出关外,决心把法国侵略者赶出去。军民们团结一致,周密布防,于3月23日在前隘同法军展开激烈的搏斗,军民奋勇杀敌,法军死伤千人,狼奔豕突,仓皇败逃,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所称的“镇南关大捷”。然而,正当我国军民获胜的有利时刻,李鸿章跳出来,大肆鼓吹“乘胜即收”的投降主义论调。西太后诏令前线停战撤兵,这就使中法战争导致“不败而败”的局面,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