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说:我已经70岁了,落叶归根,想回辽东老家海城养

在左聊国际 2024-06-21 03:58:35

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说:我已经70岁了,落叶归根,想回辽东老家海城养老,并带属下4300余家,共男女2万余口返回,希望皇上把以前赐给我的房屋、土地仍然给我,以便安插属下这些人员。

平南王是清初三藩之一,可见在当时也是极富盛名且位高权重,康熙十五年,平南王在广州薨逝,终年73岁。

据传在公元1763年,康熙忙于解决三藩之乱的时候就曾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奏折,那封奏折正是平南王尚可喜所写。

尚可喜声称自己已经70岁,年岁已高,是时候回家养老了,所以恳求康熙同意让他回到辽东老家养老,并希望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尚之信。

古代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制度便是“世袭制”,所以尚可喜的请求也算是在情理之中,而尚可喜此举也是为长远计,希望在以后动荡的局势之中能够明哲保身。

古代君王为了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才会册封藩王,然而并非所有的藩王都如之前忠心耿耿,有了自己的封地,胃口便会逐渐被养大,这对于万人之上的帝王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虽说有的藩王封地天高皇帝远,可正是因为如此藩王才容易在皇帝看不见的地方搞出一些小动作,所以康熙登基称帝之后就曾打过这些藩王的主意。

当时有三个十分有声望的藩王,其中之一就是平南王尚可喜,公元1673年,康熙正在为解决藩王之乱而发愁,平南王就为康熙送去了良机。

虽然尚可喜只是想安稳退休并合理安排手下众人,但殊不知那封奏报却加速了藩王解体的速度。

康熙根据尚可喜上奏的奏折逐步谋略,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开始逐步瓦解藩王势力,尤其是三个藩王在军权方面的势力,这是康熙眼中的重中之重。

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心腹大臣,康熙也不例外,在收到尚可喜的奏折之后不久康熙就召集了诸位大臣前往养心殿商议政事,康熙将手中的奏报随手递给一位大臣。

“诸位爱卿,看到这封奏报可有想法?”

那封奏报在大臣的手中来回转换,有人一直点头,随后说道:“回禀皇上,这平南王尚可喜自动撤藩实在算得上是喜事一桩,如今藩王权利过大,对皇权已经造成了威胁,如今正是良机,不妨以此为契机……”

听到这位大臣的话康熙很是满意,因为康熙本身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他并不能直接这样做,自己提出颇有些卸磨杀驴的意味。

因而对于尚可喜主动要求撤藩康熙是十分满意的,在康熙看来尚可喜是十分的识趣和识大体,可其中的一个请求却让康熙有些难办。

正是上文中说到的平南王尚可喜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代替自己的位置,对于这个请求康熙自然是不同意的,和众位大臣商讨一番,康熙做出了一个决定。

最终,康熙以子无移袭之例驳回了平南王的请求,而康熙的这一决定无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时三位藩王之一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就从康熙的举动之中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如尚可喜一般很识时务。

所以在得知康熙的用意之后第一时间就给自己的父亲送去了一封信,希望自己的父亲吴三桂也能够效仿平南王尚可喜的做法主动请求撤藩避免康熙秋后算账。

彼时的吴三桂手握重权,而顺治皇帝之前为了显示自己对吴三桂的器重更是将自己的妹妹和硕公主许配给了吴三桂的儿子,这样的恩宠让吴三桂觉得自己并不会被康熙“清算”。

只是时过境迁,今时不同往日,情势岌岌可危,吴三桂决定采取自己儿子的建议主动请求撤藩,康熙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动作竟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来了连锁反应。

三个藩王当中的两位都主动要求撤藩,剩下一位也只能紧跟形势,因为尚可喜的一封奏报让局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81年,“三藩之乱”得以彻底平息,自此,康熙将皇权紧紧握在手中。

0 阅读:17604
评论列表
  • 2024-06-21 06:03

    有声望就不会投清!

  • 2024-06-21 09:18

    狗屎的清朝,,你怎么洗都没用。

    用户12xxx86 回复:
    呵呵
  • 2024-06-21 09:49

    旗人

  • 三土 11
    2024-06-22 21:47

    平南王好像没有参与造反

  • 2024-08-04 10:06

    汉奸走狗

  • 2024-06-22 10:12

    汉奸叛徒必须死

  • 2024-06-24 15:53

    吴三桂个武夫!文人不出力,战略到檄文一塌糊涂。输的酸爽!

  • 2024-08-06 13:07

    写的什么?

  • 2024-08-06 18:07

    写的什么东西,一会1673年,一会1763年

  • 2024-08-18 13:57

    汉奸卖国贼

  • 2024-08-07 10:38

    这货就是当初发动兵变,投降满清的吧

    大漠飞刀 回复:
    尚可喜是皮岛总兵毛文龙的手下部将,毛文龙被袁崇焕错杀导致皮岛守军兵变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