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太没情调了

四季之爱 2024-06-20 15:21:44
所以大家总想找着调情调,从女人的衣服首饰,到男人的喝茶盘珠,都试图找到一个证明自己有情调的事实。从一开始的物质、文化、精神,到最后不得不面对的人。人类的自我实现总是从具象的到抽象的,但是却逃不过最后的情关。 但这种情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爱,而是夹杂着众多因素的人和人的纠缠,可以说爱恨情仇下蕴含着无法摆脱的自我岩浆。人们在情感需求上面建立了很多伪满足,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产物。比如从文字思想的经典,到传统或者当代艺术。从人文哲理到对人类和社会的反思。其中心思想其实都是为了摆脱创作者自己作为人的身份的尴尬和无奈。 因为再怎么伟大的一个思想家、艺术家或者哲学家,他仍然无法摆脱自己是一个人的现实。而作为一个人,他总是会有和其他人的接触,即便不是和异性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总会出现开心或者失落等心理状态。否则为什么会有所谓“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自我安慰呢? 一个人因为发现自己身不由己而发明了让自己洒脱、自由或者彻底解脱的幻想。并且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虽然作为发明者自己来说,在生命终结的时候,一定知道自己浪费了一生,一事无成。但是由于这种需求有很大共性,也就是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受挫,或者提不起兴致的,对现实社会的成功没有太大欲望的人,这种精神的乌托邦或者随便起什么名字,总是他可以给这次失败的生命体验点缀一些意义的寄托。 所以这类人聚集在了一起,变成了似乎高于普通“凡人”的高级灵魂,大家称他们是老师(teacher),导师(mentor),直至大师(master)。一方面让自己表现得“可以谦虚”,另一方面又表现得实际傲慢。因为当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否定他所信仰的大师的时候,他内心是如此尴尬和膈应。这就是实际的心理在发挥作用,而不是表面的言行举止的合理化(behavior)。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在目前的这种生命状态中有情调,他是否还会去寻找意义呢?这个现象可以在年轻人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期中发现。人类生命状态中的最幸福时光大多数发生在大学这段时间,一方面自己可以脱离家庭而进入自主生活的状态,另一方面又没有很多要赚钱的压力和生活琐事的牵扯,因此这种对生活的好奇心,带来了真正自由的感觉。只不过好景不长,现实生活的下坠让漂浮在天上的快乐青年回到了痛苦的地表。 所以我们其实并不用特别关注什么是情调,而是人需要的是有情调的感觉,这句话看似很难理解,这就是因为人们太注重外在,而无法体会自己精细的内心活动了。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2024-06-21 17:14

    礼貌借一些图片哈

  • 2024-06-21 17:39

    哈哈哈哈,您总是能让人心安理得的“猥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