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贱卖国产!”2006年,美国金融巨头凯雷欲图通过3.75亿美元收购中国徐工集团85%股份,眼看马上就要成功,却有一人跳出来说这是贱卖国有资产,后来结果如何呢? 2006年,为了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美国一些大型金融公司开始了疯狂的并购之路,他们的目标,正是那些在本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 其中,中国重型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就遭到了美方的盯防,当时徐工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期,受行业增速放缓和外国企业的围堵双重影响,经营状况一直下滑,出现了严重亏损。 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美国金融巨头凯雷集团把目光对准了徐工——他们欲斥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大部分的股份。 一旦这笔交易达成,徐工集团就将彻底失去自主权,沦为美资的附庸,这无疑将给中国的工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徐工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这家小小的军工厂,曾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生产出大量武器装备,帮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几次重组合并,鲁南兵工厂最终发展成为如今的徐工集团,徐工不仅继承了兵工厂的精神血脉,更汲取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这样一家凝聚了中华民族磨难历程的企业,如今却面临着被外资掌控的危险,一旦失去自主权,徐工将彻底沦为外国资本的代理人,那将是对中华民族工业的一大损失和侮辱。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个人挺身而出,为徐工集团撑起了一片天,他就是三一重工的掌门人向文波,作为同行,向文波清楚地意识到,徐工被收购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何等巨大的冲击。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公开表态反对这起收购案,直斥其为"贱卖国产",向文波指出,一旦核心技术被外流,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工业安全。 向文波的呼声,犹如一记惊雷,瞬间引发轩然大波,舆论哗然,各界人士纷纷表态,呼吁捍卫民族工业的尊严。 然而,阻止徐工被收购的道路并不平坦,凯雷集团自是不会就此退缩,他们变本加厉,四处散布谣言,试图制造时间压力,迫使徐工就范。 面对强大的对手,向文波显然不能孤军奋战,他奔走呼吁,不仅在国内收集各方面的证据资料,更是四处游说政府高层,希望能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向文波的努力终获回报,政府意识到这一收购案的重大影响,遂出面予以阻止,在舆论的巨大压力和政府的坚决态度下,凯雷集团的收购计划不得不胎死腹中。 就这样,徐工集团保住了自主权,未被外资掌控,这一役,向文波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时光飞逝,转眼来到2022年,徐工集团在艰难的发展历程中终于熬过了难关,跻身福布斯全球企业前2000强,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骄傲。 而在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向文波手下的三一重工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如今,中国企业已不再是曾经那个被动防守的状态,反而开启了主动出击、反向收购的新时代。 仅2022年这一年,中国企业就在全球范围内对外完成了近400起对外并购,并购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热潮,遍及能源、金融、科技、制造等多个领域,收购目标覆盖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从并购规模来看,中国企业的实力和胃口都在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对外收购案例中,不乏像徐工、三一这样的制造业巨头。他们正在通过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来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比如徐工集团,就于2021年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世界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德马格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 而三一重工也在2022年耗资8.7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混凝土泵车制造商阿莱格里的并购,夯实了其在北美市场的地位。 对于中国制造业巨头来说,通过对外并购可以获得先进技术、知名品牌、销售渠道等宝贵资源,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正如向文波所言:"我们现在不仅要学会防守,更要会进攻。只有通过反向收购,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中国制造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回望那场2006年的收购风波,我们不禁为向文波等一批爱国企业家的远见和勇气喝彩。正是他们挺身而出,避免了中国制造业被外资掌控的危险,为中华民族的工业振兴保住了主动权。 如今,他们更是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反向收购的先锋力量。在他们的引领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迎头赶上,向着世界第一梯队阔步前进。 那段艰难的岁月,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坚韧之路。而"中国制造"的未来,将在这些企业家的砥砺奋进中,展现出更加锃亮的光芒。 信息来源:《中国制造巨头缘何被卖(上)》中国经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