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石涛 “四僧”中最晚出的一位画家原济(1642一约

岚岚画工笔 2024-06-19 00:18:19

清初“四僧”——石涛 “四僧”中最晚出的一位画家原济(1642一约1718),即石涛,原姓朱,名若极。他是明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明亡后不久,他就遁入空门,立志求道。后与师兄喝涛由广西全州出发,云游江浙一带的名山,辗转至安徽宣城敬亭山学道十余年。此时与名山水画家梅清结成至交,梅清虽比石涛大几岁,但对石涛的画佩服至极,把他比作东晋顾恺之和北宋李公麟。这期间,石涛多次游黄山,对黄山大小三十六峰、二十四溪、十二洞、八岩和云海奇景都有细致的观察体验,又刻苦地写生,以致自信已得黄山之性而能神会。因此,他画的黄山虽然未必能指出画的是某峰某岩,却令人一见就可领略黄山的特点和气魄来。石涛中年定居南京一枝寺,又结识了不少朋友,有的善书画,有的工诗文,如程穆、黄云、周向山、张怡、汤燕生、吴嘉纪等人。石涛晚年长住扬州,以卖画为职业,直至逝世。 石涛以山水画名于世,黄山和敬亭山是他创作的基础。《黄山八胜册》中莲花峰、老人峰、祥符寺等册页曲尽黄山之秀美,他画黄山奇松,深得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神韵。他的画构图不同凡响,自称用“截断”的方法,不同于古代山水画家的构图法,似乎只截取风景中最优美的一段把它表现出来,近景的山常常不画坡脚,树不画根。他的有些画用墨浓重,真实地表现出空间感。他喜用生宣或高丽纸作画,以湿笔写出,恰到好处地运用生纸的渗化作用,表现烟云飘渺的意境,或用墨钩轮廓,趁未干时即以墨水或花青水渲染,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石涛在构图、用墨、运笔等方面的技法是他长期悟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研习而独创的。中国古代绘画传统讲究“师造化”,石涛则用“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句话表达他对万物造化与绘画关系的认识。 石涛的绘画思想集中地反映在《石涛画语录》一书中,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又很难读懂的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精华在于强调绘画的独创性(“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主张师法大自然,从真山真水中汲取艺术营养(“搜尽奇峰打草稿”);认为笔墨技法等表现形式应随时代前进而必须变化发展,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笔墨当随时代”)等等。同时,他对画法画理也作了深入又有见地的探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