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观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严肃的问:“剧中严伟才确有其人吗?”

喷火龙说史 2024-06-18 19:47:16

1964年,毛主席观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严肃的问:“剧中严伟才确有其人吗?”当得知严伟才原型杨育才只是个副连长时,主席做了一个决定。[微风] 1964年的盛夏,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了一出名为《奇袭白虎团》的京剧。演出结束后,主席问身边的随从,剧中英雄“严伟才”是否有真实原型?现在是什么级别? 随从回答说,严伟才原型叫杨育才,目前只是副连职。主席听后甚觉意外,剧中描述的可是11年前的事,杨育才当年作为排长就立下奇功,为何这么多年了还是副连长? 随从只好将杨育才的经历如实相告。原来他早年曾被国民党抓去当过童子兵,这成了他在解放军屡遭质疑、升迁受阻的“污点”。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人,1927年12月出生。1949年,他参加了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时任607团侦察排副排长。 1953年7月,停战在即,志愿军为打击李承晚的嚣张气焰,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一次进攻,杨育才所在团接到任务:组织一支12人的特别行动小组,乔装打扮成美军,奇袭敌军精锐“白虎团”。 杨育才率领这支小分队,凭借从俘虏口中获取的口令,神不知鬼不觉通过了重重哨卡,深入敌后,他们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方案,兵分三路,采取烧毁汽车、破坏通讯线路等方式,在白虎团驻地制造混乱。 敌人猝不及防,仓皇逃窜。仅用13分钟,小分队就毙伤敌97人,俘虏19人,其中还有敌军高级将领。而小分队12位战士无一伤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杨育才因此被封为“一级战斗英雄“。 然而,回国后的杨育才却饱尝冷遇之苦。他早年的“污点”被一次次翻出,成为他升迁道路上的绊脚石,直到11年后的1964年,他还在副连长的位置上踏步不前,编制始终没有得到提升。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深感震惊,对杨育才的遭遇表示气愤和遗憾,在他的亲自过问下,上级展开调查,还杨育才一个公道。随后杨育才得以提拔,先后担任营长、副团职务,最终升至副师级。 晚年的杨育才始终不忘党的培养,他常年奔波在爱国主义教育一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举办了300多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初心、一位战斗英雄的无私奉献。他的子女也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不谋私利。 1999年,杨育才病重,弥留之际,他强撑着与毛主席“再见”一面,在毛主席纪念堂,他含泪向主席三鞠躬,完成了人生最后的心愿。 杨育才离世后,两位军委副主席送来挽联:“英雄一世,精神长存。”短短八个字,浓缩了老英雄跌宕起伏的人生,也寄托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他的崇敬缅怀。 抚今追昔,杨育才的英雄人生历历在目。他身上体现了一代军人的爱国情怀与革命操守。这位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是党的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时代英豪。 他曾被旧社会的阴霾笼罩,但最终冲破陈规陋习的禁锢,在新中国的天空放飞梦想,这既是一位战斗英雄的奋斗史,也是一段时代的进步史。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历史是自己写出来的。”毛主席曾这样说。杨育才的人生之路,虽曲折坎坷,但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越走越宽广,他的事迹警示后人,任何人都不能被轻易地抹杀,也不能被轻易地遗忘,每一位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都值得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 杨育才走了,但他的精神必将永存。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我们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崇高品质,学习杨育才同志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斗争意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不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

参考信源:团结报 2022-2-25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

0 阅读: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