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认识自我,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上面。
写这篇笔记源于一位女生,她说:“毕业三年,做了两年文员,每天干的琐事很多却没有带来成长,思考了三年,没什么头绪,年龄上去了,开始觉得焦虑担忧……”
跟她聊完,我有一些触动。
⭕这个年代不缺“思考者”
我发现很多人都很会思考,就像上文的女生,可事实是思考了三年,却没啥结论。后来我发现,她的思考仅仅是停留在思考本身,比如很多人说:
“我想成为一名博主,我对穿搭挺感兴趣。”
“那你写过笔记,分享过自己的穿搭经验吗?”
摇摇头,还有的说我未来想做作家,问到:
“写过什么题材的作品呢?”
“还没开始。”
所以,我们都太会“想”了。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去寻找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有种方式叫做:“祛魅”
许多事,想象的时候觉得很美好,但实际操做一下就能祛魅。
比如我以前常计划自己要在周末约三两好友露营,烧烤,拍美美的照片,但当我真的开始准备食材(太多),装备(太重),搭帐篷(没力气),户外(日晒和蚊子),体验完了我就对这件事祛魅了。
比如你想当博主,别光想,给自己定个月度目标,先写个20篇内容出来,一个月之后复盘结果,看看还愿意继续吗?
许多人,铆足劲开始一件事,准备充分,好像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去做,却忽略了,直接开干才是蕞好的验证。想一想都是问题,做一做才是答案。你的目的并不是在一开始把一件事干好,而是去验证,这件事是否是你的兴趣所在,在经历了疲劳、失望之后,依然不会令你失去动力的事。
当你多干几次,多求证几次后,结果会给你反馈,而你对“兴趣、天赋”这些就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如果还有兴趣,那就继续干下去,如果没结果、不想继续了,那就扔到一边。
不要期待你准备充分,这件事就一定会有正向结果。大部分时候,我们的行为和经历,只是在帮我们筛选出蕞适合的那件事。
从长期来看,一个人的天赋,也许隐藏在你闲暇之时,依然会乐意去做的事;各种经历之后,依然不会令你失去兴趣的事,在你困苦之时,可以疗愈你的事。
那件事,可以拿来与你的焦虑、郁闷抗衡,可以持续做很多年,依然能感觉到个中乐趣。
如果你在从事的工作,恰好是你的天赋之处,那就是蕞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