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18 15:20:23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在这时,一个太监站出来说:“陛下,老奴愿意前往平乱。”唐玄宗开心地问道:“你要多少兵?”太监回答:“不要一兵一卒!” 40万人造反,不要一兵一卒如何平定?结局到底如何? 公元722年,安南梅叔鸾起兵造反,自称梅黑帝,建立梅朝。梅叔鸾自幼生活贫苦,但生得一张十分了得的嘴,四处游说集结了大量的力量,有了一定的实力根基便开始招兵买马,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梅叔鸾就是张扬,当建立梅朝之后,他便联合安南都护府当地的土豪乡绅进行起义,趁着此时唐朝正在恢复生计,梅叔鸾带领军队一举夺下了宋平城,拿下了交州三十二州得控制权。 这时的唐玄宗还未陷入温柔乡中无法自拔,当得知安南出现叛军造反,唐玄宗便召集朝廷大臣商议此事。 文臣武将面面相觑,要知道此时梅叔鸾的兵马已经壮大到了40万人,这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能够率队成功平定暴乱,算得上大功一件,但若是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那可就成了众矢之的,谁也不敢去冒这个风险。 唐玄宗看到众人推辞的表现,感到十分心寒,大唐上上下下众多大臣,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临危受命,接下这份重任。 群臣默不作声,唐玄宗失望至极,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一人说道:“陛下,老奴愿意前往安南平定叛乱。” 定睛一看,这人不是权臣,不是武将,竟然是宫中的一名老太监——杨思勖。 这杨思勖出身岭南,儿时便进宫当了太监,直到成为了唐玄宗身边的贴身太监,才被众人熟知。 众人还以为杨思勖是吃错药了说胡话,但唐玄宗看到杨思勖信誓旦旦的样子,感到一丝意外,随后问道:“你率队出征,需要多少兵马?” 众人紧紧盯着杨思勖,不成想,杨思勖一语让朝中大臣惊掉了下巴,“不用一兵一卒。” 面对四十万叛军,不用一兵一卒,想要平定叛乱,简直是天方夜谭!所有人都不信杨思勖的鬼话,就连唐玄宗也有些迟疑。 但杨思勖却异常坚定,显然不是开玩笑,此时无人想要率队出征,但不妨试一试杨思勖到底有何妙计。 直到杨思勖抵达安南,众人才清楚了他的用意。 一来到安南地区,杨思勖就开始大规模的招兵买马,为何他不从北方带领进军长驱直入,反而要去安南花大力气招兵买马呢? 这不得不佩服杨思勖的远瞻性,若是从北方率领大军南下,肯定会引起大规模的水土不服。安南地区气候和北方差异显著,虽然训练有素的将士们骁勇善战,但面对南方的气候即便有一身力气,也使不出来。 况且丛林作战,大规模的骑兵显然发挥不出优势,若想同梅叔鸾打得有来有回,甚至想要皆灭叛军,丛林战是必须要进行得。 而在岭南地区招兵买马,不仅能够避免水土不服以及长期奔赴所带来的疲惫,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用意。 要知道杨思勖出生岭南,虽然年少入宫,但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多少少都有些联系,虽然自己在公众是太监,但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就已经成为了人中龙凤,在岭南地区,杨思勖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招兵买马的工作进行起来也更加顺利。 最终在杨思勖的运作下,梅叔鸾的军队一层一层被瓦解,直到大难临头,梅叔鸾仍旧沉浸在自己的皇帝美梦当中。 杨思勖率领军队杀入安南地区,突如其来的攻势让梅叔鸾感到措不及防,最终在他们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杨思勖率队夺得大胜。 这时梅叔鸾身边的人已经开始动摇,在杨思勖的煽风点火之下,很多人都纷纷溃逃,离开了梅叔鸾。叛军大势已去,叛乱在杨思勖的巧妙运作下,得到了平息。

2 阅读:3851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0:14

    英雄啊!了不起!

    无名氏 回复:
    大智慧,深谋远虑,非常人所及。
  • 2024-06-20 20:40

    几时灭猴子

  • 2024-06-19 14:58

    唐朝还是有几个太监不错的 [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