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1955年王明健大学毕业时,校方通知他将被派往秘密工作岗位,并禁止透露工作内容,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告诉。 不久之后,王明健就被派到了北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原子弹研究的学习生涯。虽然学习任务艰巨,但王明健从未对此感到害怕或畏缩。 相反,他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中。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他都会反复钻研专家们讲授的内容,直到把每个原理和概念都牢牢记在脑子里。 他早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了,在上大学时,他看到了一个原子弹的资料,当看到资料上的数据时,他完全被震撼住了,原来人类已经拥有了这种可怕的毁灭性力量,实在是让人害怕。 原子弹强大的杀伤力给了王明健巨大的触动,尽管专业与之毫不相干,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献身于这个领域,为国家的原子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他也算是得偿所愿,就这样,王明健在苏联专家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将原子能这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一点点掌握了下来。 然而突如其来的两国纠纷,令中苏友好关系一落千丈,最终,苏联单方面决定撤回了所有在华专家,中国的原子弹研究项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958年,一纸密令从北京传到了王明健的手中,会议开始后,国防部部长宋任穷郑重地传达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中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而且绝不能依赖于苏联的技术支持。 从现在起,中华儿女要靠自己的双手,掌握自主研发核武器的能力!所有人都对这个艰巨任务充满了决心,不过很快,一个棘手问题就浮出了水面:我国目前还缺乏最基本的铀矿生产链。 铀作为制造核武器的必需原料,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一种稀缺的战略物资,为了解决这个燃眉之急,二机部随即决定在广东省某村成立一支特殊力量——309大队水冶厂。 而作为精炼铀精的总负责人,王明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支小分队的领导者,他肩负着一项重大使命:在半年内,必须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开始,制取出足够的重铀酸铵作为原子弹的原料。 然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并非易事,当时我国铀矿产业一直未能顺利起步,连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都没有。 面临如此困境时,王明健果断放弃了传统的选矿炼铀途径,转而采取了一种看似"落伍"的备选方案——"土法炼铀"。 日复一日,王明健总是这样在工棚里高声呐喊着,而那些年轻的工人们,也都会紧跟着他的步伐,与时间赛跑。 大伙儿轮班作业,日夜不停歇,令人惊讶的是,就在半年后,中央交办的第一阶段任务居然真的被提前完成了。 就这样,在经过了艰苦奋战之后,下庄水冶厂生产出了71.3吨的重铀酸铵,而就是靠着这批宝贵的原料,中国制造核燃料的梦想才得以最终实现,为我国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5年,王明健正式从科研岗位上退休,这位曾为国家核武器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终于可以彻底远离核辐射,过上安稳晚年。 然而,尽管已经彻底远离了核武器的恐怖,但王明健却没有就此放下科研的心思,退休之后,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解决量子化学难题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明健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在这座小城里渡过了数十个年头,期间,他从不多谈自己做过什么。 直到后来,人们才了解到这位老人的不平凡经历。 一旦人们问起当年因为核辐射受到的伤害时,王明健的神情中透露着一丝愠怒,伤痛算什么?完成使命才是头等大事!死也要完成! 即便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这位老人却从未把自己当成什么英雄。相反,他总是低调行事,过着最平凡的生活。 2019年,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就连在病床的时候,王明健也常常对着女儿絮絮叨叨,惦记着自己20多年来在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来要把这些化学题目的解送给其他科学家,让他们接力替他继续探索下去。 2020年,王明健与世长辞,享年86岁。对于王明健这一代人来说,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防事业,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不平凡的奇人。
国之重宝,先辈英模!
致敬!默默无闻的英雄!
向伟大的中华儿女为中华之掘起而献身的科学家致敬!!!
结婚了吗?有后人吗
只有点赞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安危重于泰山,岁月静好,有人负重前行。向为国铸剑的科技大师们致敬!!!
1956年还没有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