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加拿大数学家门德尔逊受邀来中国举办讲座,可谁知他却不解的问道:“中国

一场军场梦 2024-06-18 15:15:34

1983年,加拿大数学家门德尔逊受邀来中国举办讲座,可谁知他却不解的问道:“中国不是有个叫陆家羲的吗?他在国际组合数学领域里可是近20年里难得的人才!” 1983年的春天,举办了中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讨论会,来自瑞典和美国的两位著名数学家门德尔松和班迪先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一开始,门德尔松就饶有兴趣地向陪同人员打听起一个叫"陆家羲"的中国学者的情况。 作为陪同人员的中国数学家可能是误解了门德尔松的意思,以为他想问的是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卢嘉锡先生。 于是他径直回答说,卢先生一直很好,工作也很努力等等。门德尔松听了皱起了眉头,他重复了一遍那个陌生的名字:"不,我是问陆家羲,陆家羲先生您可曾听说过?" 这下陪同人员彻底摸不着头脑了,陆家羲?这个名字在当时的中国数学界几乎无人问津,也从未听说过这号人物。 原来,门德尔松之所以对这个默默无闻的中国人如此感兴趣,是因为他在世界《组合论杂志》上阅读了陆家羲发表的关于“斯坦纳系列”一系列论文,十分赞赏。 这在世界数学界可是前所未有的!陆家羲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竟然将留存了130年之久的"斯坦纳系列"攻克,这项伟大的成就,震惊了整个国际数学界。 这位被誉为"天才"的陆家羲究竟是何许人也?而当时的中国数学界为何对他如此熟视无睹?陆家羲的故事其实要从1935年说起。 那年6月10日,他出生在上海一个贫苦家庭,排行最小,尽管家境拮据,但他的父母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了几个孩子周全的照顾。 但可惜的是,在陆家羲出生之前,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就因为家里太穷,连最基本的医疗费都无力承担,病重后一个个相继离世了。 所以当陆家羲渐渐长大后,父母更是把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他这个小儿子的身上,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儿子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整个家庭都脱离贫困的泥沼。 可谁曾想,父亲因长期劳累过度而患上了绝症,很快就撒手人寰,母亲只能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温饱,但陆家羲还是被迫辍学。 生存压力迫使15岁的陆家羲必须早早地踏入社会,他在一家五金材料行当了学徒。每天除了要辛勤工作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外,他还要肩负起照顾年迈母亲的重担。 1951年11月,一个机遇改变了陆家羲的命运。他从报纸上看到,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在招收统计员训练班的学员,立刻就报了名。 半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统计训练班毕业,并以第一的好成绩被分配到当时为数不多的骨干企业——哈尔滨电机厂工作。 在哈尔滨电机厂的五年时光里,陆家羲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闲时间,自修了全套的高中课程还学会了几门外语。 后来,他注意到了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科克曼女生问题"。这个问题最早是在1850年由英国教会区教长寇克曼提出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暗含了数学上的组合设计理论。当时的寇克曼给出了一种解法,但并未能彻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很多数学家也曾卡在这个经典难题上无法突破。直到1957年陆家羲无意中看到了这个问题,就这样,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数学探索之旅。 同年秋,陆家羲考入了吉林师范学院数学系深造,虽然学业重新开始,但解决"寇克曼女生问题"的想法已经牢牢扎根在他的脑海里。 终于,在1961年,陆家羲取得了这项顶级难题的完美解答!从此,困扰数学界130多年的"寇克曼女生问题"以及更多相关组合设计问题被这位中学物理教师完美破解。 可是天才往往也伴随着孤独,1961年至1978年间,陆家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撰写成了多篇论文,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发表。 1983年7月,全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讨论会上,受邀出席的瑞典数学家门德尔松教授亲自推荐,要求会议组委会务必邀请陆家羲博士参加,并在会上作重要学术报告。 在会议主席团的统筹安排下,陆家羲受邀在大会闭幕式上作了他人生中的首次重要学术报告。陆家羲的表现大获成功,令在场的诸多数学界前辈连连击掌。 在1983年10月,陆家羲参加了中国数学会第四届年会,并与国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等人同台发言,获得与会者的高度赞誉。 然而,命运弄人。1983年,因积劳成疾,陆家羲不幸离世,年纪仅48岁,天妒英才,这位数学家的一生就这样戛然而止。 陆家羲的妻子痛哭不已,而令她无比痛心的是,丈夫一生唯一从学术出版中赚到的报酬,就是几个月前中国科学院寄来的8块钱稿费。 尽管如此,陆家羲仍以自己一生的努力,为中国在数学这个世界顶尖学科领域上留下了浓重而瑰丽的一笔。他的成就影响深远,同时也必将激励无数后来人勇攀数学高峰,为国争光。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