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考虑到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损失较大,四方面军总部决定抽出一部分兵力补充到一方面军。
被抽调的部队包括:红4军11师第32团(团长余品轩)、红30军90师第270团(团长杨国夫)、红33军98师第294团(团长张仁初),以及红30军第89师直属队,总兵力是3800余人。
除了红32团团长余品轩留在红四方面军改任第33团政委外,杨国夫、张仁初都加入了红一方面军。杨国夫改任红三军团第4师第10团副团长,张仁初改任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第2营营长。
众所周知,红一、四方面军后面发生了不愉快,但是这3800人都跟着红一方面军北上了,张仁初甚至对前来劝他的四方面军战友说:“我既然来了一方面军,就是一方面军的人,坚决不回去!”
之后,张仁初在腊子口战斗中一战成名,他光着膀子,挥着大刀跟突击队一起冲上了敌人的阵地。
自此,“张疯子”的威名传遍了红军上下,张仁初也因腊子口之功升任红4团副团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仁初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3营营长,并在平型关战斗中担任主攻,后升任副团长、团长。
陆房突围战一战成名1939年5月11日,八路军115师师部率686团在行进途中,部队3000余人遭日伪军8000余人围困在今肥城市东南的陆房一带。
陆房是个小盆地,不易防守,而日军则配有重炮等武器。115师代师长陈光立即把686团团长张仁初找来,对他说道:“张仁初,你不是能打吗?部队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坚守到天黑!”
张仁初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立下军令状,转身回到686团驻地。他深知,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陆房无险可守,而日军来势汹汹,装备精良,还有重炮助阵,形势万分危急。
时间紧迫,张仁初和政委刘西元立即展开作战会议。经过一番仔细分析,他们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附近各个制高点,利用地形优势与敌人周旋,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同时降低敌人火炮对我军的伤亡。
战斗的号角很快吹响。日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对686团阵地展开疯狂的炮火覆盖。一时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山谷,硝烟弥漫,遮天蔽日。炮弹在八路军阵地上犁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沟壑,弹片横飞,草木燃烧,整个陆房地区变成了一片火海。
张仁初率领一营、二营扼守在陆房东南面的肥猪山和岈山、磨盘岭一线,这里是阻击日军进攻的要塞,也是战斗最为惨烈的区域。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在重炮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向肥猪山主阵地发起猛攻。一营战士们英勇顽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防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战斗异常残酷,肥猪山上硝烟弥漫,弹如雨下。一营战士伤亡惨重,阵地岌岌可危,眼看日军就要冲上主峰。危急时刻,张仁初亲自率领预备队增援,他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义无反顾地冲入敌阵。
八路军的英勇反击彻底激怒了日军指挥官,他们将更多的兵力投入战场,企图一举拿下肥猪山。然而,686团全体官兵在张仁初的指挥下,越战越勇,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阵地上,任凭敌人如何疯狂进攻,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日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九次冲锋,九次被击退,日军的嚣张气焰被彻底打压了下去。战场上,日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哀嚎声、呻吟声不绝于耳。
夜幕降临,疲惫不堪的双方军队暂时停止了战斗。然而,对于八路军来说,这只是短暂的喘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张仁初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率领686团在晚上11时掩护师部和地方党政机关突围。
这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张仁初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立即召集各营连长,仔细研究突围方案,并将突围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战士身上。
为了迷惑敌人,张仁初命令部队在原阵地上继续构筑工事,制造出继续坚守的假象。同时,他挑选出一支精锐部队,秘密潜伏到预定的突围地点,准备接应师部和地方党政机关。
夜色深沉,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山间的虫鸣和远处偶尔响起的枪声打破了夜的寂静。11时整,张仁初一声令下,686团主力部队突然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枪炮声、喊杀声再次响彻夜空。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仓促应战。趁着夜色的掩护,115师师部和地方党政机关在686团的掩护下,悄悄地从日军包围圈的缝隙中撤离,转移至距肥猪山六七十里路的无盐村。
陆房突围战,686团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时间名声大噪,不仅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115师的阴谋,也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的抗日斗志,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欣喜万分,对115师的英勇作战给予高度评价。蒋介石也不得不发来贺电,称赞115师“殊堪嘉慰”。
解放战争的时候,张仁初历任滨海军区警备第10旅旅长、鲁中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等职。
8纵成长于鲁中地区,有“沂蒙雄师”之称,能攻善守,既能啃硬骨头,防御战也打得相当出色。当时,与8纵交过手的蒋军部队中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3万发炮弹都打不动的部队,那一定是8纵。”
从鲁西南、莱芜、孟良崮,再到洛阳、睢杞等战役,八纵多次承担阻击强敌的防御任务,每战必用,每战必胜,其防御能力可见一斑。
1949年2月9日,8纵改称第26军,张仁初担任军长,隶属第8兵团建制。
毛主席定的番号,你取消不了1950年11月5日,张仁初任志愿军9兵团第26军军长,与20军、27军一同入朝参战。
11月27日,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打响。第九兵团的战士们,穿着单薄的冬衣,脚踩着冻得发麻的土地,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他们的对手,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其中包括久经沙场的王牌部队——美陆战一师。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志愿军在兵力上虽占优势,但在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上却处于绝对劣势。
为了弥补装备上的不足,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决定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术,以夜战、近战、分割包围的方式,将敌人各个击破。27军奉命围歼新兴里的“北极熊团”,20军则负责围歼美陆战一师的第5和第7团,而26军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战斗打响后,27军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敌人,在冰雪覆盖的战场上与“北极熊团”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五昼夜的浴血奋战,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王牌部队被彻底消灭,其团旗也被志愿军缴获。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
然而,胜利的背后是巨大的牺牲。27军在这场攻坚战中,伤亡和非战斗减员高达一万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冻伤造成的。许多战士,还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就已经被无情的严寒夺去了生命。他们的手脚冻成了紫黑色,身体蜷缩在战壕里,再也无法站起来。
“北极熊团”的覆灭,让美陆战一师的两个团陷入恐慌之中。为了避免被全歼的命运,他们不顾一切地向下碣隅里突围。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机动性,美军最终冲破了20军的包围圈,向着南方逃窜。
为了全歼这股敌人,宋时轮当机立断,一面命令20军死死咬住敌人,延缓其南逃的速度,一面命令担任预备队的26军立即南下,抢占下碣隅里,切断敌人的退路。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追击战,也是一场考验意志和耐力的战斗。志愿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冰天雪地里奋力追赶,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全歼敌人!
然而,26军最终没能按时赶到下碣隅里,美陆战一师侥幸逃脱。这一结果,让宋时轮大为恼火。在战役总结大会上,他严厉批评了26军“贻误战机”,甚至放言要撤销其番号。
听到这里,26军军长张仁初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抓起指挥棒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路线,对着宋时轮大声说道:“你说26军不能打仗,你看看这是你指挥的,你叫我们从黄草岭7个小时从这里到那里,我们到了,还提前了。宋司令,你是坐4个轮子的,我们两条腿,哪能走过你。26军(番号)是毛主席定的,你取消不了!”
张仁初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委屈和愤懑,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事实上,下碣隅里不仅是美陆战一师南逃的必经之路,还是美军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当时,这里仅驻守着美军两个排的兵力。如果26军第88师能够按时赶到,以一个师的兵力,拿下这两个排的美军几乎易如反掌。届时,不仅可以彻底堵死美陆战一师的退路,还能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补给,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给88师争取时间,20军和27军不惜一切代价,对突围的美军进行层层阻击,硬生生地将美军的行军速度降到了每小时300米。然而,88师师长吴大林在接到命令后,却因为担心夜间行军迷路,迟迟没有出发,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开始行动,比预定时间晚了整整15个小时!
更糟糕的是,88师在行军途中还遭到了美军飞机的密集轰炸,损失惨重,全师减员过半。等到12月6日,他们好不容易赶到下碣隅里的时候,美军早已逃之夭夭。
阻击部队用鲜血和生命为88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们却因为指挥失误,白白浪费了战机,这让宋时轮如何不生气?但是,张仁初也有自己的苦衷。26军接到命令的时候,还在70多公里外的袂物里和西德里一线,就算他们拼尽全力,也很难按时赶到下碣隅里。
88师的延误,固然有师长吴大林指挥失误的责任,但兵团将26军部署在离战场一百多里远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尽管未能按时完成穿插任务,但26军并没有放弃,他们依然奋力追击敌人,用血肉之躯,阻挡美军的南逃之路。而且,除了88师之外,26军的另外两个师都表现出色,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当宋时轮说出要撤销26军番号的话时,张仁初才会如此激动。因为他知道,26军的所有将士,都在为这场战役拼尽全力,他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更无愧于胸前的军徽。
长津湖之战,是张仁初生平打得最窝囊的一场仗。战后,他回到26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并严肃地说道:“下次战斗谁打不好,一律军法从事。”
26军知耻而后勇,在第四次战役中于抱川、涟川一线,采用运动防御的战法,阻击西线进攻之敌主力38个昼夜,歼灭敌军1万余人,并创造了步兵班击毁美军9辆坦克的纪录。
其后,在金化、铁原防御战中,26军更是在五圣山、新岱里、平康一线,坚守阵地近十一个月,进行大小战斗565次,歼敌2万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952年6月,第26军从朝鲜回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6军歼敌3.8万余人,居参战各军第5位,并涌现出王兆才、王德明、刘庆亮、叶君、林范洪(女)、陈德忠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1955年,张仁初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于1969年11月4日于北京逝世,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