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标签话题:,对于核武器来说W君算是一个行内人,可以直接告诉大家——如果单单从技术上考虑原子弹实际上很容易制造。可以说制造原子弹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制裁的博弈问题。
我们从三点来说这个问题:
第一点就是——核武器很容易制造。
虽然是有点耸人听闻的感觉,但是拜很多公开文献和研究所赐,现在的核武器制造门槛已经很低了。低到大部分国家只要决心投资核武器的设计和建设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这个级别的武器,而且在制造原子弹后,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数次核试验就可以制造出氢弹。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小邻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完全没有外力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十多年的时间研制出了第一个核爆炸装置,并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研制成功了氢弹。期间有效的核爆炸试验次数仅仅进行了六次。
到现在为止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核武器拥有国。
这里就有一个大家心目中的疑问了——为什么连朝鲜这样的国家都可以研制成功核武器?朝鲜核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从1956年开始,朝鲜就每年派出数十名学者在苏朝《核能研究合作计划》的框架下奔赴莫斯科的“杜布纳核子研究中心”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这段时间内还和东欧的各国展开学术交流。并且,在朝鲜境内是有丰富的铀矿资源的。也方便了朝鲜在早期进行核计划的各项研究。
在1991年,为了阻止韩国研制核武器,朝鲜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成为该条约的缔约国。在加入条约之后,韩国停止了核武器的研发,同时美国撤除了在韩国部署的战术核武器。
但是由于朝鲜签订了《核不扩散条约》后和美国签订的《朝核问题框架协定》中美、日、韩所承诺的诸多事项屡屡不做任何实质性的推进,朝鲜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半岛无核化等诸多事项被朝鲜当局认为“纯属遏制朝鲜发展的阴谋”。于是在2002年朝鲜宣布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将自己遮遮掩掩的核计划公布于世。
到了2006年10月9日,朝鲜的第一个核爆炸试验装置爆炸成功——这件事其实要怨就只能怨美国太鸡贼。
核弹研发其实已经不是在7、80年前一样了,当年做基础理论的研究到工程研究上会有很多探索的路子要走,但也产生了大量相关资料和论文,这些资料和论文实际上是可以被特殊渠道的专家和学者大幅度借鉴的。
同时,能源的进步也导致了核武器的研发进度加速。曼哈顿计划中最大的投入实际上是电力的投入,后来的统计报告中提到在曼哈顿计划中每年的电能使用超过了8亿千瓦时,这个数量已经占据了当时全美发电量的0.23%。这里得说一句题外话了,当时美国的电力很丰富,每年达到了3370亿千瓦时,并没有传闻一个曼哈顿项目消耗了美国1/4电力的说法。但千分之2.3也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电力需求了。
但是对于现在来说,供应核浓缩设施所需要的电力已经是几个中型的发电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再有就是电子技术的进步。各种曼哈顿、邱小姐时代的传感器大多数是简陋的实验室产出的设备,而现在很多的微电子传感器和高精度微电子电路都是民用级别的产品。这些基础设施对核武器的研发测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往往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曼哈顿时代几周才能完成的工作。
例如在核计划中对核弹材料纯度和粒子类型通常要使用云室测量:
曼哈顿时期是利用胶片成像的方式进行,将一张胶片置入云室内,通过冲洗胶片后对胶片中的粒子痕迹进行计算来根据公式求出核材料的粒子类型和分布。这就得经过曝光、冲洗、计数、计算等一系列的过程,时间漫长
最近几十年的时间因为有了之前的研究样本,完全借助于电子设备完成相同的测量只是几秒钟的事情,这就给后发国家带来了进度上的优势。
同样的,还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大大的加速核武器的研究,之前仅仅是做数值计算,现在可以完成有限元分析。将几万人年的计算量缩短成一台计算机上几分钟的计算时间。
所以说,工具的进步以及之前的研究成果积累永远是让非核国家获得核能力的捷径。核弹也就很容易制造了。
但是,我们要讨论第二点和第三点了,这才是我们的核防火墙。
第二点就是框架公约文件。
一般的来说对《核不扩散条约》的执行是有监控的,签订了《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有义务接受国际核查组织的监控。这个条约并不是签字后做出承诺这么简单的事情。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称IAEA),它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核能领域的和平利用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在任何国家签订《核不扩散条约》称为缔约国后,其内部的核设施的访问权限都要对IAEA开放,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核研究要求透明化。
例如一个国家签订了条约后,它将面临的是在自己的核设施和核研究所中被安装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是直接连接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中心中的,有专人盯守。因此你在核设施中做了任何事情理论上都是可以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直接看到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对缔约国的核研究设施进行最紧密的监控。
当一个国家的核设施内出现异常的举动,例如未经授权的搬运、分割、移动,实时的就会有人对你喊话了(没错,这个监控设备是双向的)。如果操作人员没有给出及时的合理的解释,那么这种特殊行为就会被直接上报。
紧接着这个核设施就要执行一系列的核查指令,这件事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所以说,伊朗这样的国家在核设施被监控的条件下继续搞核武器,很多的动作都是面临着核查事件的。能不能搞呢?能,你要想放心大胆的搞,就得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否则的话,就会对国际信誉造成影响。
能蒙着国际原子能机构且以《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身份去搞核武器其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就是,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的好处以及退出条约要面临的问题。
国际条约的签订是建立在国家信誉之下的,这和很多人信用卡不还,说话不算所造成的个人信誉问题类似,但是要严重得多。大家都是坐在桌面上的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利益,这些事情就没有说话不算话的余地。
以核不扩散条约为例:当一个国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时,它能够提升国际声誉和信誉。其他国家会看到它对核武器扩散的担忧,并认可它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承诺。加入该条约也可以为该国提供安全保障,因为其他缔约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对其构成威胁。
此外,加入条约也表明该国愿意遵守国际法律和准则,加强国际关系,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它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共享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和知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同时,它对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支持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的目标。
然而,当一个国家选择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时,它可能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它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质疑和批评,因为退出条约可能被视为不负责任或对全球和平稳定的威胁。这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和信任受损。
此外,退出条约也可能增加国家的安全风险。其他国家可能对其核意图表示担忧,并可能采取措施来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国际社会可能对该国实施经济制裁或其他制裁措施,对其经济和国际地位造成负面影响。此外,退出条约可能限制了该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因为其他国家可能不愿与退出国分享核能技术和知识。
给于这些好处和麻烦,一个国家研制核武器获得核力量并不一定代表着可以弥补签约又退出拉扯来拉扯去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失。
还是之前的一句话,在现代战争中一些刚刚制造出来的核弹并不能真正左右战争的胜负,而现在没有国家十分狂热的去制造核弹,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核弹的技术复杂,而是舍不得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所获得的利益。
原料难搞 原先看过个纪录片 里面说一克武器级浓缩铀在黑市上价格高达数百万美元
乌克兰也加入了,然而有屁用,核不扩散就是五常用来限制其他国家的,不让其他国家有对等的毁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