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武汉还是干不过成都!

小龙闲谈 2024-02-01 12:01:15

近年来,武汉市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领域,从芯片、传感器、算法、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到具体应用领域的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安防等,已经形成了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态势。目前,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即将越过500亿元门槛,列入《2023年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的企业已达650家,稳居中部第一。

从算力基础设施来看,武汉具备一定的优势,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核心建设周期仅5个月,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体现了“武汉速度”,具备典型的标杆示范效应。从科创平台来看,武汉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聚集了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机构。

多项“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相继在武汉诞生: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训练出业界首个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目前模型参数规模已达千亿;武汉大学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全球首个遥感影像专用框架,构建了业界最大的遥感影像样本数据集“武汉.LuoJiaSET”;清华大学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算力支持,实现了业界领先、性能卓越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案等。

相比之下,2023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逼近1000亿元大关,位列全国第7,产业增速位居全国首位,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

在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已有不少成都本地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实现了有效应用。譬如晓多科技的“晓模型XPT”服务垂直电商领域,明途科技的“WorkBrain”通过多模态对话交互应用于政企办公领域,医云科技的“medGPT”支持医疗问诊场景中多模态的输入和输出,考拉悠然的“悠然大模型”可应用于工业检测、安全生产和数字政府等多个领域。

到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将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产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明显领先于武汉。虽然武汉市的人工智能起点更高,水平更加尖端,但从服务于各行业应用领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武汉远远落后于成都。在此,小编不看好武汉,人工智能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还谈什么发展?你们说呢?

1 阅读: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