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年,本应成为大明中兴元年,结果却成了灭亡的起点…… 就在前一年,杨嗣昌

白梦评过去 2024-06-15 23:28:20

1638年,本应成为大明中兴元年,结果却成了灭亡的起点…… 就在前一年,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后,为把大明从内忧外患中解救出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先与不断侵扰的清人议和,全力剿灭农民起义军后,再回头抗清。 咋说呢,这应该是帝国当时最务实选择了,崇祯起先也大力支持,而杨嗣昌更是不负众望,到了次年十月,剿寇便大获成功,张献忠与罗汝才等投降,李自成仅带17骑逃入商洛山,大明安内只差最后一公里了。 可就在这时,剿寇顶梁柱洪承畴、孙传庭和其所率秦军,竟被崇祯一纸调令入卫京师去了。原来当年九月起,清军第五次入塞暴虐,明军大帅卢象昇也战死沙场,崇祯不得不扯东墙补西墙了,可问题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之前杨嗣昌镇压起义军的同时,也未懈怠过与清议和,1638年春季还主动派人联络,而对方“总瓢把子”皇太极本来就想和,这次也是积极回应,但也明言谈不成“夏秋必有举动”。 对此,崇祯内心自然赞同的,但他想的是默默进行,不让朝臣知道,结果议和事儿很快就泄露出去,朝堂上顿时舆论大哗,反对者众。 崇祯一见,本就害怕担负宋朝那样屈辱议和的骂名,这下索性拒绝了和议。那皇太极自然也说到做到,九月份派兵第五次入塞侵略,杨嗣昌安内攘外之策随即破产。 但这还不算完呢,不作不死的崇祯,接下来不仅未听杨嗣昌劝,留洪承畴或孙传庭在陕继续剿寇,还把曹变蛟、贺人龙、左光先与马科等名将一锅端走了,甚至清军半年后退出塞外,也仅让贺人龙回陕,结果给了李自成绝境重生的机会。 更甚者,当初张献忠和罗汝才明显诈降,崇祯都不听劝,予以招降,导致他们一年多后缓过劲来,再次扯了反旗,带动李自成们重燃灭明之火,从此帝国流水落花春区也。

0 阅读:2854
评论列表
  • 2024-06-16 01:29

    陈奇谕:我就不配有个名字。[哭着笑]

  • 2024-06-16 08:35

    极度虚荣,猜忌无度,刚愎自用,古今能把这三点占全的就只有崇祯一个,必然被当时的小愤青们道德绑架,不断地做出自毁长城的蠢事。看看最后的时刻哪有一个带兵的将领真心想保崇祯的性命?结果上亿人口的国家被几十万人口的部落灭亡。

  • 2024-06-17 11:43

    说白了,领导没有担当,有成绩就抢,有责任就推,下面人给你好好干活,才有鬼了,吃了你的心都有

    用户16xxx74 回复:
    单位,学校普遍状况
  • 2024-06-16 02:16

    东林党的死对头杨嗣昌提议加征三饷,崇祯批准。然后就很神奇的被网络阉党甩锅给东林党。[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

  • 2024-06-16 03:22

    没搞清楚根本问题,老百姓为啥造反,因为没饭吃。李自成才能一呼百应,被打了只剩几个人了再把大旗抗起来又来一波人继续造反。哪怕李自成死了,也有其他不想饿死的人继续造反。

    奶茶咖啡 回复:
    明末,罕见的严重天灾也是其覆灭的原因之一,老百姓没饭吃当然要造反
  • 2024-06-17 17:04

    崇祯不死,大明危已

  • 2024-06-18 08:33

    躲饿了满清,能躲过葛尔丹?

  • 2024-06-19 14:38

    崇祯是不择不扣的昏君

  • 2024-06-19 22:56

    崇祯11年,崇祯14年的松锦会战是最后的机会

  • 2024-06-17 12:53

    你想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