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内战:海都之乱2
世阳聊过去
2024-06-14 12:31:51
1265年,忽必烈想要在蒙古故都大斡耳朵召开忽里台大会,重新确立自己的蒙古大汗地位,并借这次大会扼制帝国分裂的趋势。他向各系宗王及汗国发信,召他们东赴蒙古草原,重新召开忽里台大会。金帐汗王别儿哥、察合台汗王阿鲁忽和伊尔汗王旭烈兀(忽必烈之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支持忽必烈)一致同意东来赴会(此后一年多里阿鲁忽、旭烈兀、别儿哥三位汗王相继死去,大会未能如约召开),忽必烈也向海都派去信使,但海都拒绝参会。
海都趁察合台汗王新立之际,举兵东进,夺取了包括察合台汗国国都阿力麻里在内的整个忽阐河以东草原。为了牵制海都,忽必烈派遣效忠于自己的八刺回察合台汗国继承汗位,并命他向海都开战。1268年,海都联合金帐汗王忙哥帖木儿大败八刺,夺取了伊犁河谷和喀什地区,把势力扩展至阿姆河以北。在海都的威逼利诱下,八刺背叛了忽必烈,转而与海都结盟。
1269年,海都、忙哥帖木儿和八刺三方议和,三系汗王相会于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大会议定三个汗国的边界,同时结成联盟,推海都为盟主,共同反对托雷系的元朝和伊尔汗国。至此,蛰伏18年,通过纵横捭阖、远交近攻,海都终于攒够了足以向元帝国发起挑战的本钱,他要夺回本属于窝阔台家族的大汗之位。
1270年,八刺从河中起兵西攻伊尔汗国,大败而归,不久后便死去了。察合台汗国陷入内乱,分崩离析,海都趁虚而入,收服大部分诸王和将领。随后海都又先后拥立三任察合台汗王,使察合台汗国实际成为海都的附庸国。海都实力达到鼎盛,他对元朝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兵锋指向了元帝国在西北地区的军队,开始与忽必烈在天山南北两路展开直接对峙和争夺。
为了应对海都,1271年,忽必烈命自己的幼子北平王那木罕在阿力麻里开府立帐,监视、震慑中亚诸王。随着海都掌控察合台汗国后,势力暴增,元朝西北边境的压力越来越大。1275年,忽必烈又派遣丞相安童赴阿力麻里辅佐那木罕。不料,安童的到来激化了西北诸王之间的矛盾。随北平王那木罕出镇西北,在军中效力的蒙哥汗之子昔里吉等人背叛元朝,他们四下联络、策反诸王,夜袭那木罕大帐,把那木罕、安童等人全部俘虏,并献与海都。元廷苦心经营数年的西北防线随之土崩瓦解。
1277年,昔里吉诸王纠集部众,分道东进,同时扬言窝阔台汗王海都、金帐汗王忙哥帖木儿与他们联兵共进。声势浩大的叛乱又引发了元帝国东部诸王的起兵响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