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还是妖妃?这是一个问题。看宋士大夫如何抵制后妃干政。   后妃干政,是中国古

滋滋主娱 2024-06-13 22:49:32

贤妃还是妖妃?这是一个问题。看宋士大夫如何抵制后妃干政。   后妃干政,是中国古代政治集权运作中的一种常见模式。当皇帝病重或年幼之时,为弥补家天下所造成的缺陷,往往由母后干预政事,保持政局稳定和皇权的平稳过渡。   但是,由于后妃自身能力及活动范围的限制,她们往往依靠外戚或者宦官势力,造成异姓势力集团,进而威胁到一姓皇位的继承,甚至将整个社会推入动乱时期,造成严重的后果,给社会及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所以,后妃干政总体上是弊大于利。历代王朝建立以后,对后妃干政颇费脑筋,总是采取一些办法来防范。   在此过程中,宋代所采取的办法最为妥善,既发挥了后妃的积极作用,又限制和约束了其危政的野心。   在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后妃充任了一个较为尽职的角色,维护了赵宋王朝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代士大夫的抵制作用。   就其影响而言,当属唐朝武则天时期最为深刻,以周代唐,改李姓天下为武姓天下,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但就人数而言,则首推宋代,共计9人10次垂帘听政,而且其他后妃也不时以其他方式干政。   宋代垂帘制度的确立,始于宋仁宗时。宋真宗临终前,因新皇年幼,遗诏太后处理军国大事,大臣们遂商定皇太后听政之仪。   伪楚皇帝张邦昌及高宗朝时两度临朝的哲宗孟皇后,于1127年4月至1127年5月和1129年3月至1129年4月听政,谥号昭慈。   光宗朝的高宗吴皇后,1194年壬戌至乙丑听政,谥号宪圣慈烈;理宗朝的宁宗杨皇后,1224年8月至1225年4月听政,谥号恭仁圣烈。   在这九位后妃中,总计听政时间为26年,其中真宗刘皇后听政长达11年之久。   由此可见,宋代后妃参政人数较多,有的时间也较长,但从影响上来说,未触及赵宋王朝统治根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巩固了其统治,维护了赵氏王朝的利益。   之所以形成这种良好的局面,与宋代士大夫对后妃预政的抵制作用有密切关系。   对于后妃的防范,士大夫首先从舆论上加以抵制,他们认为“母后临朝,变乱天下,载以史册,可考而知”,把后妃的负面作用扩大化,而且为人所不耻。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家法严密,士大夫所宣讲的舆论压力下,宋代后妃就有所顾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其某些越轨行为。   如:刘太后曾问唐武后主何如,后默然。士大夫面对刘太后的如此发问,决不姑息,而是针锋相对、一针见血的说出其危害。   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自身能力所限,意识到母后临朝并非国家盛事,一但朝政稳定,皇帝有能力处理军国大事,便归还朝政大权。   但是,对于权利的欲望总会使一些人不会拱手让出,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手中的权力。   对于这种情况,宋代士大夫敢于以维护赵宋正统为己任,迫使皇太后还政。   “英宗即位,日以悲伤得疾,举步方艰,万机惧旷,而慈圣光献曹后因垂帘视事者久之”,于是宰相韩琦最终迫使曹太后归政。   后妃预政,历朝多见,所产生的诸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但宋代借助于士大夫阶层的力量把后妃预政纳入良性运行轨道,维护了赵宋王朝的利益,宋历时三百多年,与此也有密切的关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