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鞍山一大叔将自己家用来腌制鸭蛋的瓷罐,以200元的价格卖给了文物站。

连强说事 2024-06-13 11:20:48

1977年,鞍山一大叔将自己家用来腌制鸭蛋的瓷罐,以200元的价格卖给了文物站。谁知没过多久,专家便突然找上门来。对此情形,大叔以为对方反悔了,慌慌张张的便钻进了床底下!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收藏界杂志社 2019年6月6日 关于“估价两亿元国宝“元青花”文物,曾被用来盛米腌鸭蛋”的报道)   一个不起眼的瓷罐,曾在鞍山一个普通人家安然躺卧了近百年,这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这座东北小城的一段轶闻奇遇。   那年鞍山市文化局发起了一次民间文物征集活动,不料竟在普通百姓中引发了一股疯狂的"寻宝热"。   消息传开后,老百姓们个个兴致勃勃,翻遍家底,将家中陈年旧物统统拿了出来,满怀期望能从中淘到宝贝,一夜暴富,在这片躁动的寻宝海洋中,一位默默无闻的民工老刘也加入了寻宝大军。   老刘家中确有一件古董式样的陶罐,不过却被当成最不起眼的储物罐而长期辍置在角落,这只陶罐通体青花,造型独特,八棱八面,来自老刘媳妇的河北老家嫁妆。   老刘见其他人纷纷拿出造型精巧、图案精美的器皿,一时自惭形秽,暗自认为家中这只陈年老罐子根本不值钱,索性将它远远抛诸脑后。   不料,就在几天后,这只被老刘轻视的陶罐却惹起两位鉴宝专家的激烈争论,他们在现场为征集到的文物进行初步鉴定时,一位姓杨的专家便被这只陶罐的独特八棱造型所吸引。   经过仔细查看,杨专家断言这就是一件罕见的元代官窑青花陶瓷,一定属于文物珍品,但另一位同行却直斥其言过于武断,认为这不过是一件赝品而已,双方争执不下,场面一度剑拔弩张。   最终,在明理之下,杨专家斩钉截铁地下定论,径直将这只陶罐从老刘手中以200元的价格收购,虽然价格微薄,但老刘心怀戚戚,生怕专家反悔,赶忙将钞票揣入怀中,头也不回地逃离现场。   没过多久,这只陶罐便被送往国内权威鉴定机构,那里的专家们一见之下,个个惊诧不已。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考证,他们最终确认,这绝对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元代国宝级陶瓷瑰宝!   原来这种八棱造型在当时陶瓷制作中乃是一大创新突破,八棱形不仅使器物外形别致新颖,更为图案的装饰增添了视觉魅力。   而其上所绘的松竹梅纹更彰显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寓意着高洁、和谐与长寿,体现了对优质生活的向往。   通过研究,专家们还进一步了解到,这件瓷器上的蓝色花纹采用了先进的"釉下彩绘"工艺,能使彩色永不褪色,与白瓷映衬相得益彰。   这是元代陶瓷工匠们开创性的技术成就,后来演化为了多种装饰工艺,整体而言,这只陶罐集优秀工艺、新颖造型和精湛图案于一身,堪称元代青花陶瓷艺术的精髓所在。   它对研究当时陶瓷艺术发展脉络和装饰风格有着极高的价值,自然备受推崇,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文物界,这只陶瓷器顿时成为了瞩目焦点。   恰逢当时北京正在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大型文物陈列展览,辽宁省文物部门便紧急决定将这件瑰宝派往展出。   它一现身便掀起了轰动,成为了展览的明星焦点。各路专家学者观之无不驻足品赏,一致认为这只陶罐实至名归,可谓价值难以估量。   就这样,这件被遗忘在一个普通人家角落里的陈年旧物,在百年之后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展览之后,辽宁省文物部门将其永久收藏在省博物馆内,供后世缅怀。   有专家曾评估,这只陶罐至少拥有两亿元的天文身价,实为无价之宝。而曾经只卖了200元的老主人刘万里,为了表彰他的无意之举,省文物部门追加给了他800元的补助金。   对于这笔钱,老刘本是一个朴素质朴的民工,自然是受宠若惊的,有一天工作人员上门将钱转交给他时,老刘竟惊慌失措、慌不择路,急忙钻进了床底藏匿起来,当场引起了一片哗然。   原来,过于朴实的老刘,竟一厢情愿地以为专家是反悔了,要亲自上门来收回那笔钱的,全然想不到这原是领导出于善意的嘉奖之举。   这一幕说出去,旁人无不捧腹大笑,对老刘的单纯和朴实由衷佩服,自此,这只陶罐成为了辽宁文物界的一段佳话。

0 阅读:3327
评论列表
  • 2024-06-20 07:00

    简直就是抢

  • 2024-07-13 08:15

    值二个亿,给人家加八百。跟白拿走有区别吗?

  • 2024-08-19 20:44

    欺骗老实人

  • 2024-07-21 17:28

    150元买一个黑瓷罐,在家里放着养蝎子玩,被一个收旧货的买了给了2000元,害的我几天睡不好

  • 2024-09-04 21:16

    吹牛不上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