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总是干呕,她估摸着自己是怀孕了,于是对钱钟书讲:“我

一场军场梦 2024-06-12 15:13:25

杨绛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总是干呕,她估摸着自己是怀孕了,于是对钱钟书讲:“我给你生个儿子吧。”没想到钱钟书睁着大眼说道:“我不要儿子,我要跟你一模一样的女儿。”未曾想到最后,杨绛生了个像钱钟书一样的女儿。 1935年,钱钟书在大学任教期满,他参加了留学考试。那一年,参加考试的人数超过两百人,但钱钟书以卓越的表现荣获第一名,获得了宝贵的留学机会。这一消息,不仅为他本人带来了转折,也为他的妻子杨绛带来了一次人生的重大决策。 杨绛早已怀揣着出国深造的梦想,然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使这个梦想显得尤为遥远。杨绛出生于一个开明的家庭,其父母对她的教育和未来抱有极高的期望。当她的内心矛盾和犹豫显现时,父母洞察女儿的心思,坚定地支持她与丈夫一同出国,进一步深造。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理解与鼓励。 这份来自家庭的支持,最终让杨绛决定跟随钱钟书一同前往海外,追寻更广阔的学术天地。1935年,二人的婚礼在此背景下举行。 钱钟书出身于优越家庭,从小生活无忧,一心投入于学术研究,对家务事几乎一无所知。而杨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与承担,她决定陪伴钱钟书一起在异国他乡开启新的生活与挑战。他们的婚姻,成为无数人羡慕的典范。 在英国留学的岁月中,杨绛与钱钟书共同经历了许多生活的转变和挑战,但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对待家庭的态度和选择。杨绛的怀孕,对于二人而言,既是意外的惊喜,也是生活的一大考验。 钱钟书对杨绛的爱,体现在他对未来孩子的期望上。他曾轻笑着对杨绛说,他希望的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一个女儿,一个和杨绛一样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许多人还是偏向于儿子,但钱钟书的这一想法,显示了他对传统观念的超越,以及对妻子深厚的爱和尊重。 杨绛生女儿钱瑗的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挑战。在孩子出生前,杨绛已经历了两天的阵痛,但仍未有分娩的迹象。随着状况的迫切,医生决定使用麻药,进行完全的人工助产。这一决定最终使得杨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而钱钟书焦急地往返于医院与家中,直到第四次前往医院,杨绛才逐渐恢复了意识,能与钱钟书进行交谈。 钱钟书在整个过程中显得异常体贴和包容。尽管他并不擅长家务,但在妻子怀孕期间,他开始承担起更多家中的责任,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减轻杨绛的负担。钱钟书在杨绛最虚弱的时刻,再次向她表达了他们只会有一个孩子的决定。在他眼中,杨绛的健康和幸福远比拥有更多的孩子来得重要。 杨绛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坚强和独立的态度。她很少与钱钟书分享不快乐的时刻,她深知,快乐可以分享,而忧伤却难以因分享而减轻。因此,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独立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以减轻钱钟书的心理负担。 钱钟书在学术上无所不能,生活中却充满了小小的狼狈。不论是墨水瓶的不慎打翻,还是台灯和门轴的意外损坏,每一次小失误,他都会像个孩子一样,向杨绛坦白,带着几分无助与懊恼。而杨绛,总是以宽容和理解回应他的困扰,温柔地说:“不要紧,我会修。”这四个字,成了钱钟书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在杨绛生病住院期间,钱钟书心系妻子的健康,他数次前往医院,希望能看到妻子醒来的瞬间,但每次都与之擦肩而过。杨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心疼。 出院那天,杨绛踏入家门,发现钱钟书已为她准备好了鸡汤和剥好的蚕豆。虽然钱钟书不擅长烹饪,但他的这份心意,足以溶化任何语言表达的温暖。杨绛看着眼前这一切,脸上洋溢出了笑容。 在一起六十三年,他们彼此包容对方的不足,心疼对方的辛苦。他们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但却是最为真实和动人的。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相互支持,无论是在对方弱点面前的轻描淡写,还是在对方疾病面前的无微不至。

0 阅读:3252
评论列表
  • 2024-06-12 17:19

    钱钟书冷静真实得可怕,他就是那种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 2024-09-05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