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曹操,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政治角逐,为何曹植未能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曹植自

一场军场梦 2024-06-06 17:00:30
曹植与曹操,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政治角逐,为何曹植未能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曹植自小便显示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才思敏捷,经常出口成章,十岁时便可以诵读《诗》《论》和辞赋数十万言,深受曹操喜爱。 铜雀台建成后,有一天天气晴好,曹操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们登台观景,并让他们每人作赋一篇,曹植才思泉涌,提笔成文,写就千古名篇——《登台赋》,那时曹植才刚二十岁出头。 这篇赋辞藻华丽,意境优美,不仅描绘了恢弘大气的铜雀台,还由写景状物转到歌颂曹操立志扫平四海、成就帝业的雄心壮志,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曹操看后,大赞其文采,曹植从此名动邺城。白马少年曹植的文学造诣虽然很高,但其实,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颇具政治抱负的人,在他看来,比起做一个文人墨客,他更希望走上仕途,为国效力。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曹植给杨修(字德祖)写了一封信——《与杨德祖书》,这一书信体文论,是我国中古文学批评的一篇重要文献. 在政治军事上,曹植是否也像他在文学创作上那样颇具灵光呢?纵观曹植一生,他因聪颖早慧,文采出众,年少时便得到了曹操的用心栽培,与父亲四处征战,出征的次数其实和曹丕不相上下。 在父亲的带领下,曹植早已把军旅生活刻在了骨子里,南至赤壁,东至沧海,西到玉门关,向北走出了长城以外,父亲调兵遣将的神妙,让他颇受震撼。 在征战中成长起来的魏国公子曹植,显然不会只善于纸上谈兵,再加上曹操和众多军事幕僚的悉心指教,曹植的军事才能得以迅速成长。 曹操曾数次想要立曹植为太子,曹操在立嗣上的犹豫不决也从侧面反映了曹植在政治军事表现上的优秀. 毕竟曹操在选择自己接班人的时候肯定会综合考量,不可能只因为曹植文采超然便想将其立为太子。 在曹植短暂的一生中,有繁花似锦,也有泥泞坎坷,有他自己酿成的大错,也有他人的污蔑陷害,最后只能一步步离他的政治理想越来越远。 曹植人生的转折是从“司马门事件”开始的。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和好友杨修酒后乘坐马车,擅自从司马门进入王宫,在帝王专用的御道上肆意驰骋。 刚从许都回来的曹操,听说了曹植擅闯司马门的消息,极为震怒,主管宫门禁卫事务的公车司马令当即被处死。 司马门,是邺宫最外层的宫门,设有禁卫营昼夜警戒,凡出入宫禁,到此处都必须下马步行。 司马门周围的驰道,也叫御道,是帝王专用的道路。 过了司马门,便是显阳门、宣明门、金门,紧接着便是听政殿朝台,自西汉以来,司马门就与暗杀、政变、阴谋联系在一起,地位极其敏感。 在恪守严刑峻法的曹操看来,曹植此举,可谓是大不敬。随后曹操又下了一道手令,同年十月,曹操便将五官中郎将曹丕立为太子。 因为这一事件,曹植失去了曹操的宠信,也彻底和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曹植虽然因任性犯了如此大的错误,但曹操始终没忍心放弃这个自己昔日最喜欢的儿子,决定再给曹植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将曹仁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救援曹仁,然而,曹植还是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曹植作为一个失去父亲庇佑、在太子位之争中落败的少年公子,从此再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曹丕登基后,数次将曹植迁封至偏远之地。 安乡、鄄城、雍丘、浚仪、东阿、陈县,每一个地方都写满了曹植的无奈与悲凉。直到曹丕的儿子曹叡继位,他依旧对这位皇叔百般打压,不许曹植参与朝政。 曹植对此并非无动于衷,他提笔写下长文《求自试表》,表明自己想要为国尽忠,不愿做国家无用之臣,情感丹诚,言语恳切。 但魏明帝曹叡始终防备着曹植,不出所料,这篇表文还是石沉大海。曹植本想做抛洒热血的将士,却在一次次被闲置中变成了平庸度日的闲王,对他来说,曹叡的行为无异于是诛心之举。 太和六年(公元232),曹植在陈县结束了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纵观曹植的一生,他拥有大好的开场得到的却是一个潦倒的结局,让人叹息不已。 在政治上,他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他的一腔报国热血和政治理想在他的作品中缓缓流淌至今,给予后人以精神慰藉,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