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货币5

世阳聊过去 2024-06-06 12:13:08
它的价值来自承诺,即纸币持有者可以在必要时,找发行方将其兑换成铜钱或金银币。如果纸币的金额很小,持有者找发行方兑换就很不方便。这种不方便,就削弱了这个承诺的可信度,从而动摇小额纸币的价值根基。 工业革命爆发后引发了经济需求的强劲增长。此后,欧洲的铸币供给和经济需求持续增加,19世纪中期,铸币不足一度达到极端,但是旋即在美洲、澳大利亚和南非都发现了金矿。到20世纪初,以铁路、电力为代表的重工业蓬勃兴起,金融交易日益旺盛。然而地球可开采的矿山终究是有限的,铸币量从此再也难以追上经济的增长了,大萧条终于发生。 整个19世纪,英镑的含金量得到了很好的维持。持有英镑就等于持有黄金。1914年一战爆发,英镑宣布贬值,调低了法定含金量。1929年大萧条发生,1931年英镑再次贬值。二战后,英镑又多次贬值。半个多世纪跌掉70%,这个速度是够惊人的。但是假如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交易需求,又有什么坏处呢?在金本位下,通过不断调节货币含金量,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任何货币供应总量的目标。 然而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随意调节货币的含金量,那么问题不会出现在“寡”上面,而会出现在“不均”上面。在英镑贬值的过程中,经济的货币需求总量得到了满足,但是财富分布的结构发生了巨变。从中获利的人,要么拥有与黄金挂钩的资产,要么负有以纸币计价的债务,或者兼而有之。而那些仅仅持有纸币的穷人,他们的份额则被瓜分于无形。 二战后,金本位体系又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二战前,各国的货币分别与黄金或白银挂钩。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英镑、法郎、德国马克等都根据具体协议与美元挂钩即使卢布和人民币,也实际上维持着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换句话说,金本位制度的生死存亡,从此就系于美元一线了。 20世纪60年代,美国越南战争失利,内部民权运动兴起、经济停滞、通胀高企,贸易财政双赤字。这一切都对美元形成了巨大的贬值压力。如果美国此时选择调低美元含金量,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将﹣苏联。因为苏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之一。这对美国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在1971年,美国选择直接放弃金本位,不再设置美元法定含金量。换句话说,从那一天起,美联储就取代了自然界的所有金矿,成为全球货币供应的总阀门。从此之后,人类社会的货币供应无论是出现“寡”的问题,还是出现“不均”的问题,就都怪不到大自然的头上了。

0 阅读:0
世阳聊过去

世阳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