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货币4
世阳聊过去
2024-06-06 12:12:03
如果说铜钱的重量下限是4克,那么金银的下限只会更高,所以金银比铜钱更敏感,更容易退出日常交易市场。
国际贸易需要占用大量的金银用于在途周转。如果你手头没有足够的金银做本钱,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被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16世纪以前,欧洲流行着一种重金主义。它的代表政策就是限制金银输出。外国商人到本国来做生意,当他们在本国出售商品后,不得携带金银离境,必须把它们用于采购本国商品,全部花完之后才能离开。
但是它强买强卖的政策过于简单粗暴,效果不好。所以后来欧洲君主们改变方式,重点培养本国的出口产业,让外国人心甘情愿地把金银交出来。这种经过市场化改造的重金主义,被称为重商主义。
由于物理性质的限制,金属铸币的存量有一个下限。低于这个下限,就会形成钱荒,影响它履行货币的职能,甚至破坏整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行。可是一旦高于这个下限,则进一步增加金属铸币就只能起到通货膨胀、推高物价的效果。
所以,当金属存量低于下限的时候,重商主义是对的,积累金属铸币必须优先进行。“看不见的手”想要发挥作用,首先就得有足够的货币来维持市场的运转。而当金属存量高于下限的时候,放任自由是对的,因为此时已经没有必要牺牲经济自由来积累金属了。
经济活动不断增长,铸币量也必须不断增长。铸币量的增长快于经济需求,就会产生通货膨胀;铸币量的增长慢于经济需求,就会产生通货紧缩。如果铸币的存量低于某一下限,就会触发钱荒状态,甚至会迫使某些经济活动停止,或者退回以物易物的状态。
这种来自大自然的束缚,是通过两重机制来生效的:第一,矿山决定了铸币材料的存量;第二,铸造工艺决定了每枚铸币所需的材料量。前者除以后者,就等于铸币量。所以人类想要突破大自然对铸币量的束缚,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下手。
人们发明了纸币来绕开铸造工艺的限制。北宋初年,成都出现了民间商户发行的纸币﹣交子。发行交子的商户被称为交子铺户。1023年,北宋官府正式发行交子。这是人类最早的官方纸币。南宋、元和明都发行了各自的纸币。17世纪之后,欧美各国也都发行了纸币。
从理论上讲,纸币就是理想化的第三类盗铸小钱。我们要设定4克铜材为最小货币单位也行,设定0.4克也行,甚至0.04克都行。但是实际上早期的纸币面值都挺大。交子最小一张是1贯,也就是1000文,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最初发明纸币主要是看中它方便携带,易于保存。金额越大,这个特性就越明显。不过纸币也有一个问题。纸币这张纸本身没什么价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