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求援却被当成旅游团,张爱萍:从此我成了死硬的自力更生派!

历史详说员 2024-07-01 03:50:21

1949年8月,时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的张爱萍突然接到了周总理的通知,让他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一起赶赴莫斯科。

张爱萍赶紧收拾行囊,先是乘坐火车抵达满洲里,接着转乘飞机到达莫斯科。

这次来苏联,目的说来也非常简单,就是请求“老大哥”援助我们组建空军和海军,卖给我们一些装备。

张爱萍没有想到的是,来到苏联后,他和刘亚楼所经历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

刘亚楼到苏联,苏联方面派出了他们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以及空军总司令维尔西宁元帅,在苏联武装力量部的办公大楼盛情接待了他。

苏联方面爽快地答应,帮助我国组建6所航校,一年内培训350名以上飞行员,还答应第一批援助我国434架各型号飞机,同时派出飞行教练,地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理论专家共计878名。

当然,刘亚楼也表示,我们会核算购买飞机、器材,聘请专家等各个项目的费用,并按照世界通用价格向苏联付款。

但另一边,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的待遇就远没有这么好了。他到达莫斯科后,接待他的只是一个苏联海军中校,张爱萍甚至没有见到他们的海军参谋长。

这次谈话的内容也是空洞乏味的,张爱萍向那个海军中校提出,希望能参观一下苏联的海军舰队,对方答应了。但张爱萍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他就被送去参观了那艘著名的“阿芙乐尔”巡洋舰。

张爱萍内心非常不快,他是来谈建设中国海军的,不是来朝圣或者旅游的,苏联“老大哥”却显然把他当成了游客 。你要不就别同意让我们去看舰队,同意了就别反悔,就算反悔了也应该这样糊弄,简直是侮辱人。

张爱萍又向苏方提出,他想去看看他们的战斗舰艇,但谁知道苏方既不答应也不拒绝,等了三天都没有等到消息。

到这里,张爱萍明白了,苏联是不想让我们发展海军的。作为一个濒临两大洋,拥有4万公里海岸线的超级大国,苏联却没有几个合适的出海口。

“没有出海口的海洋,就像锁在橱窗里的蛋糕,只能起到催生口水的作用。”

苏联要进大西洋,要么先进波罗的海,在德国、英国、法国、丹麦这些国家的眼皮子下经过;要么走黑海,经过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

要想进印度洋,它必须借助苏伊士运河,穿过红海。要进入太平洋,那路线还要更复杂。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为了打通西欧的出海口,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在黑海、波罗的海、地中海上爆发了一次次的战争,但苏联始终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他们带来了一条新的思路:由中国给他们提供海港。至于军舰,中国海军是不需要的,因为有苏联海军就够了。

对苏联的失望让张爱萍看清了一个事实:一个大国的海军,是不能靠别人的。当年清朝的北洋舰队就是靠外国人,它的结果众所周知。

两手空空怎么回国呢?张爱萍司令员无奈地在街头徘徊,最后走进了一家乐器店,给海军文工团的同志们买了一架手风琴……

这段经历对张爱萍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他说,在后来30多年的国防工业生涯中,我都是一个死硬的自力更生派,这和海军初期的这段历史有关。中国要想强大,只能靠自己。

张爱萍回国一年后,也就是1950年8月,时任海军司令员的肖劲光亲自去了一趟苏联,他要到的东西比张爱萍多一些,但也没多多少。

1953年6月,中苏签订了《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苏联方面在协议中承诺,会卖给中国32艘舰艇,制造并转让49艘舰艇。但这里面只有4艘驱逐舰,其余都是潜艇,鱼雷艇占了一多半,而且还是两年后交货。

“老大哥”的意思非常明显:中国海军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防御;不是近海防御,而是近岸防御。

事实上,这还不仅仅是出于中苏“任务分工”的考虑,如果仔细挖掘那段历史,我们会看到,苏联非常担心他的这个邻国迅速长大,难以驾驭。他们也有很深的利益考量。

1958年,苏联想中国提出,由他们出钱出技术,中国出海岸线,在中国建立所谓的“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毛主席被彻底激怒了,他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道:

“你们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下等人,毛手毛脚的,所以才产生了合营的问题。

要合营,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全部合营,可不可以?或者我们把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

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

对苏联的失望,深刻地改变了后来的中苏关系,也影响了整整那一代的中国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329
评论列表
  • 2024-07-02 16:02

    你去要求别人拿东西。人家当然是想给多少给多少。人家也没有义务说一定要给你啊。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不能搞哦,无偿的援助,给了你援助,也必须有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