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沙漠上的宝库 敦煌,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

岚岚画工笔 2024-06-05 21:14:43

敦煌壁画:沙漠上的宝库 敦煌,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县榆林窟。其中以莫高窟(千佛洞)为主,莫高窟从前秦(公元4世纪)开凿到元(公元14世纪),历时千年。至今保存492个洞窟,塑像两千余躯,壁画四万五千余平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史画廊。 敦煌在甘肃西部的戈壁沙漠上,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西北文化中心之一。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三危山和鸣沙山。两山之间有条小河,河畔有一片狭长的绿洲,绿洲西岸的鸣沙山崖壁就是莫高窟之所在。崖上茫茫戈壁,风吹沙响,一片荒凉;崖下清泉溪流,绿树成荫。经过戈壁滩上的长途跋涉者突然看见这片绿洲,真象在海上望见海市蜃楼一般。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有个乐僔(zǔn)和尚东游至三危山下,看见在夕阳中的山峦出现了闪闪的金光,以为到了佛家圣地。原来三危山的岩石含有一种矿物质,呈黯红色,加上戈壁黄沙在夕阳中的折射,便仿佛金光万道。乐僔发誓在此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此后,无论统治敦煌的哪个民族政权,都重佛事,莫高窟的开凿绵延千年,如氐族的后凉,鲜卑族的南凉、西秦,汉族的西凉,匈奴族的北凉,鲜卑族的北魏,以至隋、唐、宋、辽、西夏、金、元这些以汉族或蒙、党项、女真等为主体的统一或并立的国家政权。其中以唐最盛,现存的唐窟还有二百多,几乎占半数。其次是隋,在三十八年时间开凿了大量洞窟,至今尚存七十个。北魏把佛教尊为国教,因此魏窟也占重要地位。一般把隋以前的洞窟称为早期,隋唐为盛期,五代以后走向衰落。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