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苦难现实的回声——早期壁画

岚岚画工笔 2024-06-05 21:14:43

敦煌壁画:苦难现实的回声——早期壁画 (二) 早期壁画的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有单幅和连续画两种。我们看看254窟的单幅构图: 画面描绘了七个情节:出游、刺项、跳崖、饲虎、二兄寻见尸骨、母亲悲悼和起塔。没有刻画环境,各情节间也无构图上的分割,不同时空发生的事都集于一个平面构图中。画面最突出的是饲虎。太子横身卧于乱石涧中,那只母虎正张开血盆大口咬住他的腰,七只小虎也争着啃咬他的裸露的肉体,太子似乎很坦然,但从他的手和脚可以看出痉挛。整个画幅的气氛是阴森可怖的,萨埵跳崖被表现得很悲壮,他自己把衣服脱掉,只穿一短裤,从高高的山崖上从容下落,显示着一种无畏的姿态。 本生故事还有许多、如鹿王本生、须大拿太子本生、尸毗王本生、啖子本生、须阇(shéd) 提本生等,尸毗王慈善,帝释与臣毗首化为鹰鸽以试。鹰追食鸽,鸽子逃至尸毗王胁下求救,尸毗王对鹰说,割我身上相当干鸽子体重的肉给你,饶了鸽子吧!干是令剑子手割肉,把肉放在天平一头,另一端放鸽子、但割尽肉身,仍不及鸽子重,尸毗王用尽最后力气跳上称盘,以身貿鸽。须大拿本生是说,须大拿太子好施舍,结果把国家抵御侵略的六牙白象也施含给敌人了,被父王驱逐入山,一路上他又把车马、衣服、财宝舍掉。人山后自然柴棚为室,饮泉水吃水果维持生命。后又把女儿、儿子舍给人作婢奴,后来二子被婆罗门卖掉,但恰被国王所得,最后须大拿终被迎回……。这些本生故事的基本特点,是对苦难和忍受苦难的描写,借以颂扬释迦前世如何为了善而自我栖牲。宣扬因果报应,宣扬无原则的自我牺柱和无条件的忍受苦难和屈辱,对于当时受压迫的广大群众,无疑是一剂精神麻醉毒品。故事无异于说,苦难的人民听任宰割、甘心情愿甚至主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强者,就是幸福和高尚。 但这些作品所刻画的苦难,终究是现实苦难的一种曲折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中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苦难的一种抗议,这在因缘故事画里更鲜明。如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说某国军队捉获了五百名强盗,挖了他们的眼,割了他们的耳朵。他们被囚于荒山野林,痛苦异雷,哀号呼救,如来听到后,发慈悲吹来香山药,囚者复明,都感恩戴德,集体出家,正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壁画是还续形式,描绘了打仗、被捕、挖睛、囚禁、求佛、吹药、出家诸场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强盗被缚着挖眼的情景,如怎样用竹刀挖、如何昏死过去,又如何在复苏后去摸那黑洞般的眼窝,以及怎样在山林中伸臂呼号等等。这些强盗身材匀称健壮、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这样,观者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对这些受刑者的同情上,而出家一类描绘,就显得不那么富于感染力。据考,早期洞窟对这一题材的描绘,有一个现实原因,就是农民起义对统治者的威胁和起义的被镇压。因此,这种图画有真实的一面,即起义者的被残酷围剿。大约画工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才刻画得如此生动逼真。我们揭掉那层因果报应和佛法无边的神秘面纱,所看到的不正是赤裸裸的苦难吗?尤其对于有识别能力的现代观者,这一点就更突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