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另一个“中国”,人口60万部队占4万,官方语言是汉语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4-10-26 03:30: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佤邦,对国人来说是一个曾经很陌生但近几年因为诈骗的坏名声而声名鹊起的地方。乍一看那里的文字、网络甚至是新闻,都和我们非常相似。

不知道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个偏远的缅甸小城市,但实际上它是紧邻我国的缅甸北方中心。

这个只有60万人的地方,和我国渊源颇深,但是高达6.7%的当兵率也说明了它并不太平。

武装王国:60万人口,4万军人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佤邦的官方语言是汉语?答案很简单,历史和地理决定了一切。它位于缅甸东北,和云南相接,是个典型的山地地区。历史上,这里因为地理位置独特,成了各种势力的交汇点。

长期以来,两地之间的交流就非常频繁。中国不仅为佤邦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连这里的学校、医院,甚至政府部门,都处处体现着“中国元素”。

这里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官方文件也全部采用中文书写,街头的招牌、标语更是随处可见汉字。可以说,在语言和文化上,两边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此外,该地的经济也深受中国影响:像日常生活所需的电力、通信,很多都是依靠我们这个邻居的支持建立起来的。

到邦康走一圈,就能发现那里的商品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电子产品、生活用品,乃至于虚拟的网络游戏,都与中国如出一辙。当地人戏谑地说:“我们是缩小版的中国!”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人数和总人口相比,比例通常在1%到2%之间。可你能想象一个地方,几乎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军人吗?

佤邦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左右,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夸张?那咱先别急着惊讶,看看背后的原因。

它曾长期为古代中国所有,后来,英国人来了,把这里据为己有;再后来,它国力衰弱,被迫退出。一时间,佤邦就出现了权力上的真空,成为多方势力觊觎的地方。

比如,长期盘踞在这里的地方武装、后来成立的联邦,又或者是一些域外力量,目光一直盯着这里,都希望能够把它纳入麾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混乱的局面并未有多少改善。原因之一就是本地的“山头”手里有武器,政府来了,真敢抄家伙冲上去干。

它的领导人是鲍有祥,组织建立起了这支庞大的武装力量。虽然规模说是庞大,但实际的正规军只有3个主力师,其余的基本上是负责后勤的和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小部队。

考虑到当地人口本身就那么少,才60万,能够维持这么一支队伍也算是相当不错了。当然,能不能顶用还要看它有没有战斗力。

哎,可别小瞧它,人家的生命力是相当顽强。过去,政府军几次对它发起大规模进攻,都没有彻底拿下佤邦,双方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处于一种互相猜忌、互相利用的微妙平衡状态中。说白了,政府知道要想彻底灭掉这支武装绝非易事,甚至有时候还得利用他们去对付别的反叛力量。

这支部队背后还有一层有趣的关系,那就是和中国的紧密联系。长期以来,他们和中国的民间、官方关系都非常密切,因此他们的不少武器装备也是通过边境获得的。

毒品与战争:不愿被提起的黑暗历史

说到佤邦,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毒品。这里曾经是世界著名的毒品产地之一,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885年英国殖民者把罂粟带到了这里,毒品从那时候开始根植于此。由于易种植、利益高,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成了地方势力的主要收入来源。

进入到新世纪后,虽然官方一直在声称要全面禁毒,但在这片大山里,如果没有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替代种植和工作机会,罂粟的阴影就挥之不去。

毒品问题之所以如此顽固,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经济原因。首先,这里的土地贫瘠,气候潮湿,其他农作物很难大面积种植成功。

过去的几十年里,毒品甚至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唯一作物:一公斤生鸦片能卖到大价钱,而在国际市场上经过加工的海洛因价格更是惊人。

鲍有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替代种植”,橡胶、咖啡、茶叶等都尝试着推广过,但禁种之路依然充满荆棘。

此外,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强制移民政策。将农民迁移到自然条件较好的南部地区,那里有不少粮食或者经济作物都适合种植,也缺少罂粟种植氛围,这样依赖,农民自然就会转而选择种植其他东西。

但麻烦的是,毒品的暴利不仅养活了种植户,也维持了地方武装的生存。几十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牢牢地绑住了这片土地。

网络诈骗:现代化的新兴产业

要说佤邦最近几年最出名的“产业”,那还得是网络诈骗。听着有点讽刺吧?一个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地方,竟然成了诈骗团伙的集中地。

其实,这背后也有着很现实的原因。这里的人讲中文、上中国网络,和中国挨着,不管是地理还是文化上隔阂都不大,对普通中国人下手自然也就更容易。

于是,慢慢地,当地和国内的诈骗分子都聚集在了这里,以至于后来诈骗成了这个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

据估计,上万人从事网络诈骗。他们通过虚假投资、网络购物和电信诈骗等方式,骗取大量钱财。

很快,这种“产业化”的活动就引起了中国的高度关注。这两年中缅合作,打掉了缅北电诈集团。缅甸也向咱们移交了几万名电诈嫌犯。

参考资料:

缅甸佤邦发文严打电诈:针对中国公民的诈骗将全面清理.澎湃新闻.2023-09-06

0 阅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