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3日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郑重宣告:我国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发掘

八点聊史 2024-05-30 17:53:20

1986年5月3日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郑重宣告:我国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发掘十年的“秦公一号大墓”昨日启椁……这是继秦始皇兵马俑面世后,我国考古史又一重大成果。

秦公一号大墓,这座中国考古史上发掘过的最大墓葬,历经十个春秋终于修成正果。然而回首来时路,每一步走得都实在太艰辛了。

大墓位于陕西凤翔南指挥村,300米长、55米宽、25米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高度相当于8层楼、墓坑开口面积接近一个足球场、比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国王陵大10倍、比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大墓大20倍,从墓道的一端望去,大墓如同一条幽深的峡谷。

发掘此墓需要移动土方10余万立方米,以当时载重5吨的卡车来运输的话,需要四万车次。然而由于考古工作的特殊性,不允许机械作业。那怎么办呢?只好全部采用人力了。

南指挥村当时有一个160人的民兵营,得过不少荣誉,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这次声势浩大的发掘工作的重担就落到了他们身上。

民兵营的村民,每人一天3毛钱,白天干农活,晚上挖墓。不过大墓实在太大了,而且连土都要过筛,工程量之大超乎想象,于是临近村民被动员前来支援。

然而由于当时资金缺口过大,发掘工作挖挖停停,民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十年的时间,累计投入劳力高达20万人,可谓规模空前。

经过无数人不懈的努力,十年之后,大墓填土终于被清理干净。这时,一个巨大的倒金字塔状大墓坑呈现在众人面前,无比震撼。

墓坑底部的木椁室,长14.4米、宽高各5.6米,形制为顶级天子之制——黄肠题凑。整座椁室耗费木材680多根,木料全为千年以上的香柏。

虽然大墓全身布满盗洞,总数高达247个,有近三分之一随葬品已经被盗。但揭开木椁后,还是出土了金、石、玉等随葬品3500多件,其中不少都是稀世珍品。同时,从出土的乐器石磬上,考古人员判断出墓主人正是秦国第14代统治者、秦始皇第18代先祖秦景公。

此次发掘为研究先秦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直观资料。同时,秦公一号大墓还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的六个之最。

中国考古史上发掘过最大的墓葬、中国古代大墓出现殉人最多的墓葬:186具、所用“黄肠题凑”为中国最高级别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出现的“木碑”是中国最早的墓碑实物、大墓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中国出现盗洞数量最多的大墓。

这样一座意义巨大的墓葬,考古人员最初的设想是,建议国家拨款建立类似秦兵马俑式的博物馆。国家当时也的确准备投资1000多万人民币用于此项目的开发。然而一件意外发生的事情,让整个计划戛然而止。

就在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完没多久,距离大墓50公里的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发现了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由于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原定用于秦公一号大墓的钱最后被投到了法门寺,而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和保护也几乎被放弃。这时,南指挥村村民主动担负起了管护大墓的重任。

为防止大墓被盗墓份子破坏,村里组织了民兵护墓巡逻队,3人一组,每晚巡逻,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20多年。大墓遗址在他们的保护下,历经这么多年,毫发无伤。

不仅如此,自1998年,南指挥村从陕西省文物管理局接过大墓的管理权后,村民们便开始集资建立大墓遗址博物馆,他们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最终,村民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支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局也对他们提供了帮助。

就这样,在2000年8月,由凤翔县南指挥村村委会集资创办的中国首座由农民参与创办的遗址博物馆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开馆了。

然而建馆之初的满怀憧憬,很快被现实打得粉碎。在之后6年的运营过程中,村民们尝到了苦头。博物馆每年所有收入加到一起不到10万元,而用于非文物保护的基本维持费用就要5万多元。加之大部分出土文物被运到省博物馆,馆内收藏物并不多,对游客的吸引力就减弱了。

另外,由于先天资金不足,博物馆只是进行保护性的恢复展示,展示方式单一而缺乏互动性,而且由于没钱,博物馆也无力开展市场营销,致使博物馆的运营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2006年,出于保护文物资源、发展宝鸡文化旅游的目的,宝鸡市政府决定将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收归国有,更名为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归属宝鸡市文物局。这一身份的转变开了民营博物馆“转正”的先例 ,秦公一号大墓的保护,至此有了坚实的保障。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