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楚幽王为彰显楚国国力,命人铸造了一尊青铜大鼎。此鼎一诞生就创造了一个记

八点聊史 2024-05-30 17:31:59

战国末年,楚幽王为彰显楚国国力,命人铸造了一尊青铜大鼎。此鼎一诞生就创造了一个记录,它是日后中国出土众多青铜鼎中体积最大的。这尊青铜鼎就是楚大鼎。

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时,曾指着这口大鼎诙谐地说:“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

在楚幽王病逝之后,这件楚国的镇国之宝也陪伴着他一同葬入了墓中,而这一埋就是两千多年……

时间转瞬来到1923年。这一天,安徽寿县一村民在农田耕作时偶然发现一些青铜器。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挖宝。好在几次挖掘都没有触及深埋地下的椁室,而这座椁室内沉睡的正是楚幽王。

然而在1938年的这次盗扰中,大墓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一次,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以演习为名,率领三个连的兵力,掘开了这座楚幽王王陵。

数十米深的墓坑底部,一座巨大的木椁室暴露了出来,椁室内玲琅满目的随葬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士兵们红着眼一拥而上,将墓内珍宝尽皆取出。

据估计,此次挖掘至少盗得4000多件随葬品,光青铜器就有1000多件,其中就包括那件珍贵无比的楚大鼎。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李品仙嫌楚大鼎太笨重,搬运不便,最终将其留在了安徽寿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楚大鼎四处漂泊。直到解放后,才被运回故乡,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内。

2014年11月27日,南京一工厂车间内烟雾弥漫。突然,“嘭”一声巨响,众人吓了一跳。紧接着,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巨响来自一尊正在铸造的青铜大鼎,而这声巨响标志着大鼎圆满浇铸完成。

已经是21世纪的今天了,铸造大鼎作什么用呢?原来十几天后,南京即将举行首次国家公祭仪式。在这个缅怀过去,抚慰民心的重要时刻,怎能没有一尊国家公祭鼎呢?

说了半天,命运坎坷的楚大鼎到底和身负重任的国家公祭鼎有何渊源呢?原来国家公祭鼎的设计灵感正来自楚大鼎。

为设计一尊满意的大鼎,众多国内一流的高校设计团队,一大批教授参与其中,图纸先后修改了10多稿。

不过,国家公祭鼎虽然脱胎于楚大鼎,两者却并非完全一样。为了铸出有灵魂、有深度的国家公祭鼎。浇铸大鼎用的铜水中熔有30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遗像,以及三本印有10000多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录的书籍,大鼎铜质底座上还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

此外,在大鼎正面还铭刻着20句铿锵有力的四字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在国家公祭鼎浇铸成功的那一刻,天空突然传来一声惊雷!紧接着,雨哗哗落下……

0 阅读:22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