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孙继先将军突然接到电话,要他马上准备一下

八点聊史 2024-05-29 15:51:26

1957年10月,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孙继先将军突然接到电话,要他马上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坐火车回国,接受新任务!

什么新任务?朝鲜?台海?孙继先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回到北京才知道,他面临的新任务竟然是筹建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美国一直吹嘘,它的两颗原子弹使日本投降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也动不动用原子弹吓唬中国。虽然在战略上,中国一直在貌视它,但在战术上我们必须重视,唯有尽快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原子弹,才能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粉碎它的核讹诈。

孙继先是一个能打硬仗的人,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他就是十八勇士中的一员。但说到搞尖端科技,他心也没了底。

就这样,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孙继先受命承担了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20基地,即日后大名鼎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58年1月18日,孙继先跟随包括苏联专家组在内的导弹试验靶场勘察队从北京出发,飞遍祖国的天南海北,分别对陆上、海上靶场场址进行了空中和地面勘察,最后决定把基地建在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

3月11日,孙继先率部进驻了条件十分险恶的戈壁滩。在孙继先看来,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来干的。因此,在基地创建初期,他用尽全力来要人。

不过当时要从部队选调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有一定难度。地方政府虽然在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可送来的大学生很多专业不对口。孙继先只好把其中一些人送了回去,并安排他们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但有一些大学生坚决不走,立志留在戈壁滩,献身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孙继先最后拍板:这种人统统留下!

后来,部队院校自己培养的大学生陆续分配到了基地,这些毕业生的到来为基地的技术力量增添了新的血液。他们本可以到舒适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条件艰苦的戈壁滩,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基地的创建过程十分艰辛,尤其是开工不久就遇上了3年困难时期。全国性的大饥荒使原本十分艰苦的戈壁生活雪上加霜。而对于周总理批的5亿元基地建设款,孙继先却没有动用一分钱来解决基地生活问题。

不仅如此,孙继先还明确表示,国家困难时期,他只按当地标准拿工资,别的补贴一分不拿。他甚至组织募捐活动,带头为饥民捐粮票和衣物。而此时他上中学的长子因为营养不良已连续3次发生浮肿,70岁高龄的老父亲也得了浮肿病。孙继先坚持这样做,只为激励大家共渡难关!

然而就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几天之内撤走了全部专家!

毋庸讳言,20基地的创建与苏联专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20基地先后聘请了3批苏联专家、共计163人,然而此事却没能长久……

1960年夏,苏联专家驻我国国防部首席顾问巴托夫大将刚从莫斯科来到北京,就又乘专机赶到了20基地。在欢迎宴会上,这个外号叫“黑泥巴”的大将突然指着基地专家组组长谢列莫夫斯基宣布:“他明天就要回国了!”谢列莫夫斯基和孙继光都怔住了,这个决定太突然了!

当天晚上11点钟,谢列莫夫斯基突然来到孙继先的宿舍,对他说:“发给你们的材料都不能用,管用的都在我的笔记本上。隔几天,苏联专家都要撤走,各自的笔记本也会统统带走。你们赶紧连夜拍下笔记本内的内容,不必挑选,全拍下来!”孙继先感激地握着他的手,说出了两个字:“同志!”

苏联专家组组长谢列莫夫斯基上校对中国十分友好,讲课也不对中方保密,孙继先与他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

在感激谢列莫夫斯基的同时,孙继先立即调动所有能拍照的中国技术人员到工作间作好拍照准备,并严格保密。同时,他与周总理接通电话,汇报了这一情况和安排。

周总理指示:一定要把笔记本内容全部拍下来。照片拍完后,孙继先又给总理回了个电话。总理在电话中连声说:“好,好,好!你们做得很好、很及时!”

后来,孙继先把从笔记本上拍下来的资料拿到五院,与五院研究的资料一对照,证明了谢列莫夫斯基的笔记本上的资料是正确的。应当说,这位苏联专家组组长为中国火箭实验少走弯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以后孙继先说起他时,还说那才叫国际主义战士!

就这样,在艰苦创业的精神感召下,在大公无私的精神激励下,1960年年底,20基地第一期工程完成,并交付使用。至此,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建成了!

0 阅读:7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