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军一架轰炸机演习时被战斗机撞去尾翼,飞行员立即找机场迫降。谁料第一

八点聊史 2024-05-28 23:04:06

1983年,我军一架轰炸机演习时被战斗机撞去尾翼,飞行员立即找机场迫降。谁料第一个机场大雾重重;第二个停满客机;好不容易找到第三个,当飞机迫降到离地面只剩十几米高度时,驾驶杆拉不动,飞机机头抬不起来了!

1983年11月2日上午,空军某团飞行中队长孙鄂军驾驶一架轰-6轰炸机,从山西某军用机场起飞,执行轰炸机与歼击机的对抗演习任务。机上当时有机组人员6名,其中5人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

9时50分,轰炸机掠过华北某地上空,进入演习空域。不久,一架歼-6战斗机按计划出现在轰炸机右后方,发出模拟攻击的请求,轰-6回答可以。谁料突然一声巨响,孙鄂军感觉后背被狠狠撞了一下。紧接着,轰-6庞大的机体开始剧烈颤抖,机上各种仪表指针都看不清楚了,无线电台和导航系统也全部失灵,飞机以30米每秒的速度从11000米高空急速坠落!

原来,那架参与演习的歼-6战斗机操作失误,脱离过晚,撞上了轰-6的尾翼。“飞机被撞了!”机组人员发出惊叫!

孙鄂军下意识地拨动了一下驾驶杆,发现操作系统还起作用,这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线光亮。他迅速断开自动驾驶仪,并将油门收到最小位置,然后和副驾驶上官伟宏一齐用力把驾驶杆向怀里猛拉,希望将飞机拉起来。谁料几十吨重的飞机惯性太大,不听使唤。生死一线,两人拼尽全身力气,终于,飞机在下降了3000多米后被拉平了。然而机组人员此时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轰-6机身左右摇摆个不停!

很快,通信员报告,飞机水平尾翼受伤,出现大小几十个洞,最大的一个有桌面那么大!紧接着,领航员又报告,飞机5米高的垂直尾翼不见了!

所有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水平尾翼受伤,飞机随时可能发生翻滚,而失去垂直尾翼,飞机的航向则难以保持平衡和稳定。就是说,飞机随时可能失去控制,一头栽下去!

这样的险情,不要说孙鄂军,就是有17年飞行经验的领航主任杨静秋也是第一次碰到。机组人员决定立即就近迫降某军用机场,只见飞机在空中划了个波状半圆弧,歪歪斜斜地朝南飞去。

由于担心速度过快可能给飞机造成更大伤害,飞机维持着最低速度飞行。与此同时,飞机飞行高度控制在4000米,这是跳伞的最佳高度。机组人员决定竭尽全力,最大限度保住飞机,实在不行再跳伞。

10点10分,飞机顺利飞临迫降军用机场上空,整个机组顿时振奋起来。飞机开始下降高度,3000千米、1000千米……就在这时,机组人员突然发现,机场上空被重重浓雾封锁,根本看不清跑道的准确位置。

机组人员简单商议后决定,放弃该军用机场着陆的打算,飞往附近某大型民用机场。孙鄂军立即将飞机拉起来,飞机此时大幅度左右偏航,上下颠簸。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10时33分,飞机终于抵达民用机场上空,机场上空能见度极好。要降落首先得与地面沟通联系,然而机上的无线电台被撞坏了,杨静秋赶紧打出红、黄、绿、白4发信号弹,向地面机场示意:我们的飞机遇到了困难,请求在这里迫降!

紧接着,飞机开始下降高度,随着离跑道越来越近,杨镜秋突然发现停机坪上停放着5架大型民航客机。他清楚地知道,这架被严重撞伤,操纵系统很不灵活的轰炸机,落地后可能横冲直撞,一旦与民航机相撞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机组人员于是又果断地放弃了在第二个机场迫降的机会,再一次拉起飞机,艰难前行。

杨镜秋很快找到了下一个适合飞机降落的机场,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到达。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因为此刻飞机情况越发糟糕,更严峻的是,燃油也即将告罄!

飞机在空中艰难地飞行着,10时45分,迫降机场终于出现在前方。很幸运,这里天气很好,而且机场没有飞机起降。

飞机再次下降高度,并艰难地摇晃着对准跑道。由于与地面的一切联系都中断了,机组人员只能凭经验降落,靠目测来确定飞机的着陆高度。

飞机高度下降到500米时,三个巨大的起落架徐徐落下,眼看离地面只剩十几米高度了,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驾驶杆拉不动了。原来水平尾翼受创,导致升降舵被一个很大的铝合金碎片给卡住了!

此时飞机正以每秒近100米的速度向地面俯冲,如果机头拉不起来,就会触地发生爆炸。孙鄂军大喊:“拉!拉!拉!”他和副驾驶上官伟宏一起拼尽全身力气,双手搬着驾驶杆。突然,机头抬起来了!

机头刚刚拉平,这架庞然大物就“咚”一声在跑道外面250米的保险道上着地。两只阻力伞瞬间打开,由于速度过快,一只阻力伞当场被挣断。

10时52分,凭借仅剩的那只阻力伞,飞机终于停了下来。6个人迅速跳下飞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6名英雄飞行员,在飞机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忠于职守、同心协力,飞行了1小时零2分后,将飘忽不定的飞机成功迫降,创造了世界飞行史上的奇迹!

事后,轰-6机组荣立集体一等功。孙鄂军、上官伟宏和杨镜秋各记一等功一次,其余3名机组人员各记三等功一次。

1 阅读: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