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北京正白旗村的陈燕秀老人在挪动自家木床时,不小心刮下一块墙皮。令她惊

八点聊史 2024-05-23 21:24:13

1971年,北京正白旗村的陈燕秀老人在挪动自家木床时,不小心刮下一块墙皮。令她惊讶的是,脱落的墙皮内竟然还有一层墙皮,而且上面还写有毛笔字!

陈燕秀非常好奇,连忙顺着墙皮创口,一点一点往下扒拉。出乎意料的是,墙上露出的字迹越来越多。

陈燕秀没什么文化,看不懂,连忙将这件奇事告诉老伴舒成勋。舒成勋看到墙上景象,直接愣住了:大半面墙上竟然密密麻麻全是字,这些字布局十分有序,有长方形、有扇形,好像是一些诗文!

突然,一副菱形布局的对联引起舒成勋注意: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舒成勋一遍遍诵读着对联,总觉得在哪儿见过。突然,他惊呼出一个人的名字:曹雪芹!与此同时,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涌现在心底——曹雪芹可能在这里居住过!

一副对联怎么会和大文豪曹雪芹扯上关系?这座老房子又如何会变成曹雪芹故居?这事还得从8年前的一次访谈说起……

1963年,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周汝昌等人到香山访问了一位名叫张永海的老人。张永海祖上以唱“莲花落”为生,知道很多关于曹雪芹的故事。张永海当时告诉来访专家,曹雪芹曾在正白旗居住过,当时他的朋友鄂比还赠送其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正白旗!对联!张永海口中的这些传说,恰好印证在舒成勋位于正白旗村的这面墙上!舒成勋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辨读起墙上的其他诗文,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曹雪芹的线索,尤其是曹雪芹的落款!

舒成勋看了半天,确实找到两处落款:拙笔学书,学题拙笔。他有点失望,因为这落款“拙笔”之人,好像和曹雪芹扯不上关系。不过舒成勋并不死心,他在想,这位“拙笔”会不会和张永海口中,赠送给曹雪芹那副对联的“鄂比”有关呢?

舒成勋当晚苦思冥想,彻夜未眠。他知道事关重大,次日便把外甥找来,给墙上的诗文照了像,然后赶紧将此事反映给街道。

不久,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一些红学家来到舒家考察。他们剥走了带有诗文墨迹的墙壁,研究后做出的结论却是:与曹雪芹毫无关!

想要的答案没有得到,墙壁还被揭走,舒成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失落。无奈,他只能和妻子郁闷地打扫起地上剩下的土渣,但这一打扫他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地上的土渣里,舒成勋看到了一层印花白纸,显然是有人刻意要保存下这些诗文。舒成勋愈发觉得,墙上的诗文不简单。随后,他又陆续发现大小16块墙皮碎片,上面写着:“苏秦”、“今日无米为炊”等字。

舒成勋着了魔一样,愈发坚定自己的判断。不久,他把外甥拍的墙壁照片洗出来,贴在残墙上,将这间屋子布置成一间陈列室对外开放。没过多久,全国各地的红学家、学者、文学爱好者纷纷来到这里参观考察。大家有说这是曹雪芹故居的;有说是“拙笔”故居的;还有人认为这是某个失意的小官吏所为……众人各持己见,事情一直没什么新的进展,直到有一天,一个人来了——孔祥泽!

孔祥泽是曹氏风筝传承人,他的曹氏风筝就是根据曹雪芹遗留下来的风筝图纸做的。一天,孔祥泽来此参观,当看到一块写着“今日无米为炊”的墙皮碎片时,他惊呼道:这是曹雪芹的字!

孔祥泽怎么会认识曹雪芹的字呢?原来1943年北平沦陷期间,正在艺专学习的他,从一个叫金田的日本人手上看到一本名为《废艺斋集稿》的古书。此书从王府流出,里面记载了很多扎风筝的手法,孔祥泽对此很感兴趣。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浏览书本时,他竟然在书中自序里看到了“曹雪芹”三个字——此书的作者竟是曹雪芹!

一听是名家之作,日本人金田立刻抱起书不让看了。孔祥泽知道此书意义重大,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说服金田,允许他抄下这部书。

担心把书弄脏,金田当时规定只能用铅笔隔着玻璃抄。就这样,孔祥德贴着玻璃用铅笔双钩的方式,描抄了这本书,这就是他熟悉曹雪芹书法的原因。

孔祥泽的一番话让舒成勋激动不已。而不久之后,孔祥泽又带来一个消息——城里一家人有两个祖传的木质书箱,箱子上刻有“拙笔”二字!

舒成勋一听激动不已,当即决定与孔祥泽前去一探究竟。书箱的主人名叫张行,是一名工人。据他说,箱子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

舒成勋看过箱子惊讶地发现,箱子上不仅刻有“拙笔”,还刻有“芹溪” 二字,这正是曹雪芹的号!

经文物专家鉴定,此物确系乾隆时期的书箱。更令舒成勋振奋的是,后来经过笔迹鉴定专家鉴定,书箱上的字、墙上的字以及孔祥泽所抄古书中的字,均出自一人之手!

1984年,在众人的努力下,舒成勋的家——香山正白旗39号,被复原建设成曹雪芹纪念馆。当然,对于曹雪芹是否真的曾在这里居住过,学界还存有很大争议。这也是此屋称为纪念馆,而不叫故居的原因。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