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犯上”也要讲庐山会议上,张闻天不顾一切阻力发言支持彭德怀信,旋遭错误对

海里一浪花 2024-05-23 09:01:27

张闻天:“犯上”也要讲

庐山会议上,张闻天不顾一切阻力发言支持彭德怀信,旋遭错误对待,妻子问他:“你做外交工作,对经济问题何必多讲呢?”张闻天说:“我非讲不可,老百姓都快没饭吃啦!经济再这样搞下去,人民生活怎么得了?”

庐山会议,张闻天一生中重大转折点之一,也是他与伟人最大的一次分歧。但无论是张闻天还是毛泽东,都是完全出于公心,对于年轻的中国走怎样的道路有着不同的见解。事实上,他们一度私交甚笃。

长征途中,毛泽东看出张闻天有意刘英,就想撮合这桩好事。在二下遵义后,时任地方工作部部长的刘英,忽然接到李富春的一张便条,要她立即到中央纵队报到,接替邓小平的工作。

刘英报到后,恰好遇见毛泽东与王稼祥。毛泽东问刘英:“你知道谁提议你来的?”

“李富春呗。”刘英脱口而出。

“是我提议你来的。”毛泽东说,“在后梯队太累,你一个小女子要拖垮的。小平上前方了,这儿有个女同志就行了。”

毛泽东说的是实情,但刘英也感觉到,毛泽东这样做也是出于对张闻天与她的关心,为她们谈恋爱创造条件。后来,张闻天与刘英终于走到一起了。

话题回到庐山会议。张闻天是在7月21日发言的,那时已是彭德怀上书后的多日,气氛相当紧张。在张闻天发言之前,田家英、胡乔木等了解内情的同志也打来电话,劝他少讲。但是,张闻天认为,“犯上”也要讲。

7月21日那天,张闻天义无反顾地讲了整整一个下午。这确实是一篇剖析时下一些错误的深刻发言,其理论高度,当时在党内是无与伦比的。亲历过那个难忘场面的李锐说:张闻天“有经济理论的修养,因而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站高,看得远。”

对于自己的发言,张闻天充满了自信,曾在成稿后抚稿对秘书说:“就是这样了,这份报告想驳倒也难”。但他没有想到,两天后,风云突变。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受到不公正对待。但即使身处逆境,他却丝毫没有改变忧国忧民的赤诚。

1962年8月,张闻天又向毛泽东转交了一份《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这是他到江苏、上海、浙江、湖南调查研究两个多月以后写成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开放集市贸易,拓展流通渠道、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等政策建议。

报告马上就要送上去,夫人刘英出于之前的教训,忍不住劝阻,但张闻天坚持要送上去。他说:“这是影响人民生活的大问题,而且也是反映群众的要求,怎么能够不提;至于听不听是中央的事,我是党员,既然看到问题该提建议的还是要提。”

1967年7月26日,批斗会是北京航空学院和北京地质学院的红卫兵联合召开的。他们不知从哪儿听说中央要公布庐山会议决议,为了配合这一重大事件,造声势,所以要再次批斗彭德怀和张闻天。这次号称万人大会,也是张闻天在“文化大革命”中最悲惨的一天。

1969年10月,张闻天被疏散到广东肇庆。 这时,张闻天虽已垂垂老矣,但他的心还是年轻的,思想仍然清晰、敏锐;他从没有间断过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主义国家治国兴邦规律的探索。

他把列宁的一句话写在台历上,作为座右铭:“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驱使着他一旦获得写作的自由,便迫不及待地重新开始曾被迫中断的理论研究。

六年里,张闻天在病魔缠绕下,以0.2的视力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先是写下10多本读书笔记和13篇文稿合订本。被造反派抄走后,又从头开始,重新读书写卡片,将它们按专题分装在纸袋中。

“九一三”事件后,张闻天又花费两年半时间写下10万字的理论文章,批判种种“左”倾错误观点,总结从“大跃进”到“特殊年代”的经验教训,探讨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

张闻天曾坚定地对外甥说:“书可焚烧,书可禁读,但禁不住写书人的思想的波涛。不是吗,我过去写的读书笔记,被掠夺一空,今天我又重写了一大沓!”

张闻天生前坚信:“历史最公正,是非、忠奸,这一切,历史终将证明,终将作出判断。”1979年8月25日,中央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追悼张闻天。陈云主持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充分肯定张闻天“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有人说,张闻天一届书生闹革命,少年得志一步登天,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全凭书生意气。而他自己也曾诚恳地表示要补课,也曾主动去偏远地区长期调研补课。但他不光有书生意气,更有文人风骨,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这样的敢言负重,“比整个世界的重量还要重”。

历史最公正。一切黑白、谜团、曲直,终将在历史巨幕中得到最客观的呈现。#涨姿势##热门话题创作激励计划##历史上的浪花#

1 阅读: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