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本没有几零后,自从有了80后,又随之衍生出了70后、60后、90后、00后。
更有好事者还搞出了95后之类的细分概念。
之所以最先出现的是80后,是因为这一代人的经历实在太过特殊,社会的巨变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人们想要以一个名称来代指这个群体时,于是出现了“80后一代”,后来简化成了“80后”。
时间退回30年前,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80后们,却用各种各样的物件儿让自己的童年多姿多彩起来。
1、滚铁环那时候,滚铁环是上学、放学路上的经典项目,滚动的铁环让路变得不再漫长。
钢筋的圆环,铁丝的推钩,很多时候都是家里长辈亲手制作而成。
2、沙包丢沙包是广大80后喜闻乐见的课间娱乐活动。
对于这项活动,各地的叫法可能不同,笔者家乡称之为“打鸭子”。
不分男女、共同参与的特性,使之能快速聚集足够数量的小伙伴。
短平快的游戏模式,又能让所有参与者都尽情享受课间十分钟。
沙包通常是由家中长辈或者女同学本身自制的,利用家中下脚布料拼接,装上一把玉米或者豆子,惠而不费。
3、元宝用纸张叠成,四四方方,一面有十字纹,一面的光面。
游戏时一方元宝置于地面,另一方以元宝拍击,若能导致地面元宝翻面,则赢得该元宝。
这项活动称为“扇元宝”,也简称“扇宝”。
有不爱学习的小男生,常常把课本撕掉用来叠元宝。
4、嘎啦所谓嘎啦,就是动物关节处的一块骨头。
常用的是羊嘎啦,因为大小比较合适。
一定数量的嘎啦,配合沙包,就是一套不错的玩具。
抛起沙包,捡起、放下、翻动嘎啦,就能玩出许多花样。
这项活动,我们称之为“抓子儿”。
那时候物资贫乏,羊嘎啦也不是易得之物。于是,酒瓶盖也成了不错的替代品。
5、洋火枪洋火枪作为80后手工制造上的皇冠,其制作过程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拥有一把洋火枪,绝对能成为房前房后小伙伴中最靓的仔。
顾名思义,洋火枪就是用来打洋火听个响儿的。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洋火,好吧,就是火柴。
6、皮筋儿那时候的皮筋儿都是黑色的,取自轮胎的内胎。
没点儿门路的还真搞不到,所有拥有皮筋儿的同学也会拥有好人缘。
跳皮筋的花样儿和唱词也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前些天在某音看到某电视台女主播在演播室里跳皮筋,瞬间回忆满满。
“假如把人生比作炼钢的话,我们这一批人的熔炼过程就相当的复杂、曲折、艰难,因此这代人应该是特种钢。”
《血色浪漫》中,都梁用这样的笔触形容了那一代人。
那么同样经历了时代巨变的80后,又会是什么品种的钢?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