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艘英国潜艇下潜时,鱼雷发射管的盖子突然被海水冲开。一百多吨海水瞬间

八点聊史 2024-05-20 19:32:10

1939年,一艘英国潜艇下潜时,鱼雷发射管的盖子突然被海水冲开。一百多吨海水瞬间灌入艇内,夺走99条生命。事后调查,导致盖子迸开的罪魁祸首,竟是一滴油漆!

这艘潜艇名叫“西提斯”号,它是英国当时最先进的潜艇,同时也可能是英国最倒霉的潜艇。

西提斯号1936年开始建造,1938年第一次海试时,就因艇身前部舱室出现故障,没出航就被送进造船厂进行修复。经过整整一年修理,西提斯号终于迎来了第二次海试。

1939年6月1日上午,在一艘拖船的陪伴下,西提斯号离开码头,驶向利物浦湾。当时,这艘定员53人的潜艇上整整搭载了103人。这些额外人员中,有观摩这艘新潜艇的海军军官,也有为此次海试保驾护航的技术人员。

下午14点,西提斯号顺利抵达测试海域开始下潜。然而潜艇还没完全入水,艇长弗雷德里克就发现不对劲——仪器显示,艇身没有保持水平,艇艏过重微微下倾。一旁拖船上的水手则看到,艇艏正冒出大量泡泡!

艇长当时怀疑,位于艇艏的10具鱼雷发射管的前盖没关,有海水涌进了这些数米长的管道。这个判断完全正确,当时第5号鱼雷管的前盖,的确处于打开状态。不过奇怪的是,随后艇员检查它时,却并未发现问题。

当时,艇长怀疑鱼雷管进水后,立即下令排查。艇员检查了安装在鱼雷发射管后盖上的试水旋塞,如果鱼雷管有水,则旋塞会有水滴出,但在检查完所有鱼雷管的试水旋塞后,它们均没有水滴出。于是检查人员判定,所有鱼雷发射管状态正常,都没有浸水。

这个结果让艇长转而怀疑,问题可能出在潜艇搭载人员过多。于是他没有深入调查,就下令潜艇继续下潜。这一错误决定,很快就要了大家的命!

随着西提斯号下潜深度逐渐增加,5号鱼雷发射管后盖承受的外界海水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后盖承受不住了,锁闭机构在重压之下挣脱,超过一百吨的海水瞬间涌入潜艇第一、二间隔舱。这艘长达84米的潜艇重量激增,随即头下尾上,以45°角猛烈插入几十米深的海床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艇员们当时的反应还算不错。他们首先关闭了各舱室的水密门,然后向指挥舱紧急靠拢。紧接着,艇长下令排除压载水舱的海水,迫使潜艇上浮。不过由于艇艏实在进水太多,潜艇最终只有几米长的艇尾翘出水面,大部分艇身仍然斜插在水中。至于艇员们,则仍被困其中,无法脱身。

大家当时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氧气不足。而艇上人数超出正常核载人数一倍,无疑加大了这一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氧气消耗,艇长当时命令所有人不要活动,皆保持睡眠状态,静静等待救援。不过救援人员赶来的时间,大大超乎了艇长的预料。

其实在遇险的第一时间,西提斯号就放出一个指示浮标。不幸的是,海面上的那条拖船,当时距离潜艇已超过6公里远,船上的水兵什么都没看到。直到3个多小时后,西提斯号没有按预定时间上浮,船上的人这才感觉大事不妙,赶紧向潜艇司令部发出求救电报。

接到电报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搜索行动迅速展开。参与此次行动的有两艘潜艇、一艘救援船、八艘驱逐舰、两架侦察机。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弄错了潜艇下潜的位置,阵容庞大的救援队白白忙活了一整晚。直到次日天亮后,一架侦察机才无意中发现了,只有尾部突出海面的西提斯号。

不幸的是,当时距离潜艇遇险已过去近18个小时。艇上99人已因二氧化碳中毒窒息而死,最终只有4人获救。

此次事件后果极为惨烈,震惊了整个英国。人们都很想知道,明明5号鱼雷发射管前盖没关,里面全是海水,为何艇员检查没有发现?经过仔细调查,罪魁祸首竟然是一滴油漆!

原来几个星期前,造船厂的一名油漆工人在给鱼雷发射管刷漆时太过粗心,不慎将一滴油漆落到了安装在鱼雷管后盖的试水旋塞上。试水旋塞被油漆粘滞,导致鱼雷发射管内明明注满了海水,却无法流出,艇员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西提斯号的打捞过程也异常坎坷。当时救援队打算用一根钢索将潜艇拖回码头。不料灌满海水的艇身太重,拖运途中,钢索不堪重负断裂了。西提斯号随即失去控制,完全沉入海底。一直到三个多月后,潜艇才再次被打捞出水。

英国海军原计划将这艘倒霉的潜艇完全解体,但随着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他们改变了主意,最后将“西提斯”号修复,并重新命名为“雷电”号!

浴火重生的“雷电”号,在二战中成功击沉了多艘舰船。不过在1943年3月12日针对一支意大利船队的攻击中,“雷电”号被一艘意大利巡洋舰抛下的深水炸弹击沉,艇上60多名水兵无一生还。西提斯号潜艇由此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罕见的,沉没过两次的潜艇……

值得一提的是,西提斯号潜艇的第一次沉没,促使人们发明了一种安全装置。这种装置是一个安装于鱼雷发射管后盖上的螺旋栓。作用是,万一鱼雷发射管锁闭装置挣脱,后盖也不会突然迸开。为了纪念那次惨烈的事故,人们将这个螺旋栓命名为“西提斯栓”!

0 阅读: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