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冬,两朝帝师翁同龢,在街上看到一个衣着破旧的男孩在卖春联,一问之下,对

一场军场梦 2024-05-19 14:39:17

1886年冬,两朝帝师翁同龢,在街上看到一个衣着破旧的男孩在卖春联,一问之下,对联竟是孩子所写,翁同龢大惊:“小小年纪,竟自成一家,日后必将大魁天下也”。男孩听后,对这个毫不相识的老者拱拱手,并未言语。 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的一个贫苦农家。他从小聪明过人,具有过目成诵的能力。 尽管家境贫寒,他依然坚持学习,凭借着在地方集市上卖自己手写的春联赚钱维持学业。他的春联因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含义,使他在当地小有名气。 1886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卖春联被两朝帝师翁同龢发现,对其才华大加赞赏,预言他将来必能大魁天下。 尽管获得了翁同龢的高度赞扬,刘春霖的科举之旅并非一帆风顺。1886年的那个冬日,街头的寒风刺骨,翁同龢的惊叹仍回荡在他耳边,但现实的冷酷很快就让刘春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刘春霖决心参加科举考试时,他首先需要克服的障碍是找到一个担保人。根据当时的规定,每一个科举考生都需要一位廪生担保才能参加考试。然而,出于嫉妒的其他学生和有影响力的家族,却在暗地里策划阻挠他的前程。 一天傍晚,刘春霖走进了镇上的书院,那里正举行一场关于即将到来的科举的讨论会。书院里摆着长长的木桌,桌上放满了各种书籍和文房四宝。在昏黄的灯光下,刘春霖见到了几位地位较高的廪生正在交头接耳,而他的到来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他尝试接近他们,希望能找到愿意担保他的人。 然而,当他走近,一名身穿细绸长袍、面带狡黠笑容的廪生胡光向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不必靠近。“刘春霖,虽然你的才华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你出身低微,是我们不愿意接纳的。”胡光的话刺痛了刘春霖,但他没有放弃,转身向其他人求助。 几经尝试,他都遭到了冷漠的拒绝。夜幕降临,书院的灯光逐渐暗淡下来,刘春霖独自一人站在书院的门口,面对着冷风,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无助。 就在刘春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名叫解某的老廪生注意到了他。解某是个饱经风霜的老者,他的衣衫虽旧,但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走到刘春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我已经听说了你的事情,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应该因为出身而被阻挠前路。” 解某决定担保刘春霖,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尽管遭到了其他廪生的反对,解某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带着刘春霖一起准备文书,递交到了县衙。 1887年,科举考试的日子到来了,刘春霖站在考场外,心中充满紧张和期待。考场内部布置简朴,每个考生都被分配到一个小小的隔间内,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春霖坐在 自己的隔间内,手中握着毛笔,墨香在空气中弥漫。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笔疾书,刘春霖完成了他的考卷。他的文章流畅优美,思想深刻,展现了他的学识和文才。当考试结果公布时,刘春霖的名字高居榜首,他成功考中了秀才,为他后来的学术和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成功不仅是对刘春霖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坚持和勇气的奖赏。虽然道路曲折,刘春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坚持,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终于,凭借自身的努力,刘春霖考中了状元。 实际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时刘春霖成绩排在第三名,和状元根本不挂钩,奈何前两名的名字有些不对慈禧太后胃口,而刘春霖,这个名字代表有希望的意思,并且他是肃宁县人,“肃宁”的寓意也很好,所以最终慈禧太后钦定了刘春霖作为当时的状元。 刘春霖的人生之路在科举取得成功后并未平坦。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使得刘春霖成为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他之后的生活充满了波折,包括出国留学、任职清政府以及在民国时期的政治活动。他一度隐居,后来受聘于袁世凯政府,并在多个官职中服务。尽管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不如他的学术成就显赫,他始终保持着儒家学者的高尚品德和对知识的热爱。 直到1944年,刘春霖因心脏病去世,结束了他充满波折但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刘春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更是一个在动荡时代中坚守初心和信念的人。

0 阅读:1059
评论列表
  • 2024-05-22 20:23

    实际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时刘春霖成绩排在第三名,和状元根本不挂钩,奈何前两名的名字有些不对慈禧太后胃口,而刘春霖,这个名字代表有希望的意思,并且他是肃宁县人,“肃宁”的寓意也很好,所以最终慈禧太后钦定了刘春霖作为当时的状元。 关键在这

  • 2024-05-22 22:18

    当时是谭延闿状元,维新派有谭嗣同,慈禧不喜欢信谭的

    用户10xxx01 回复: 西门吹 牛
    文章里写了,刘春霖本来是第三。第一原本是谭延闿,还有个第二
    西门吹 牛 回复:
    刘春霖大清最后一个状元
  • 2024-05-23 09:01

    简直是现在网红短剧的现实版本,拍成短剧肯定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