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几十元,罚款270万元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雁落乡的廖五药房

报人老张 2024-05-18 10:32:32

赚了几十元,罚款270万元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雁落乡的廖五药房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因销售一批药品获利不过数十元,而收到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一份270万元的天价行政处罚决定书。 近两年来,小微市场经营主体中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个人,在经商贩卖过程中“犯小错、罚大款”的新闻屡见网络。此类事件一经曝光,很快就会被媒体广泛传播,并获得舆论的广泛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类似的处罚不合情、不合理,甚至还不合法。 比如—— 2022年,福建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收到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两次共计10万元的“天价罚单”。法院在审查市场监管部门提起的申请强制执行之诉后,认为该处罚畸重,裁定“不予强制执行”。 2022年,陕西榆林一小贩卖了5斤不合格的芹菜,赚了不到10元,被罚款6.6万元,此事曝光后引发广泛讨论,并受到陕西省时任副省长叶牛平的关注,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为市场主体纾忧解困。 结果,督查组进驻榆林后调查发现,类似的处罚在榆林市比比皆是。 督查组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台账发现,仅在过去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中,该局对小微市场主体的罚款超过5万元的食品安全案件有21起,案值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可罚款数额与违法所得的比例达到100倍至200倍,个别案件甚至超过了3000倍。同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存在“类案不同罚”、处罚名目数量庞大等问题。 今年3月,在四川宜宾,一名女商贩开了一家采耳店,仅仅营业了两周,却被处以22万元的罚款,尽管她只赚了500元。媒体曝光后,该罚单已撤回。 具体到盐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廖五药房的处罚,按照核查的药物数量,药房的实际获利不超过50元,而该局作出270万元的罚款,其罚款数额与违法所得已经达到了54000倍,数据骇人听闻。 据了解,盐津县在针对当地药房的不规范、轻微违法情节的处罚,往往给予的处罚在5至20万元之间,但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廖五药房时,却被处罚270万元,其处罚逻辑之乱、自由裁量权之大,的确匪夷所思,其背后的因素可能更耐人寻味!

0 阅读:1
报人老张

报人老张

原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广东记者站站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