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国民军司令吴奇伟带队追了红军整整20000里,本以为双方已是死敌,谁料,1949年他却受到毛主席的热烈欢迎,站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这个吴奇伟到底奇在何处?一个当年的国民党集团军司令,红军的死敌,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了共产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吴奇伟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更是抗日名将。
吴奇伟是农民出身,但他有个好伯父,看着他聪明好学,就供他读了好几年的书。长大的吴奇伟在军校毕业后参加了粤军,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吴奇伟强悍无匹,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以勇猛获得将领赏识,成为粤系第四军内的主要战将之一。
北伐结束后,吴奇伟很快升任有“铁军”称号的第四军军长,开始了从粤系军人转变到蒋系中央军的行列。
随即蒋介石召他入江西,参与其攘外必先安内的针对红军中央根据地的几次"围剿"。
蒋介石等人经过计划商定后,决定在川康边地区采用“困死政策”来围困红军。
吴奇伟坚决执行蒋介石的作战方案,小心翼翼地修筑碉堡,战斗的时候用做作防御工事,闲时还能当封锁堡垒,小心翼翼地稳打稳扎,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当时的领导班子还不成熟,红军在擅长纸上谈兵的博古和李德两人带领下,很快就被打败,之后只能放弃了红军的中央根据地。
1934年10月,红军实行战略性转移,被逼踏上艰难的长征征途。
吴奇伟真可谓是蒋介石的贴心爱将,蒋介石指哪打哪。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蒋介石盘算着在路上把红军全部消灭,他就命令吴奇伟跟在红军队伍后面追了两万里。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遵义会议的召开,为艰难求生的红军指明了方向。
尽管吴奇伟一路穷追不舍,但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加上彭德怀等名将的运筹帷幄,吴奇伟最终几乎全军覆灭,连本人也差点被俘,结束了追击红军的战役,红军长征终于胜利了。
在这跟随追击红军的路上,吴奇伟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让吴奇伟看到了红军的不可战胜和伟大。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和环境,装备破烂不堪,连补给都没有的红军居然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只是所站立场不同,在抗日战争中,吴奇伟的拳头可一点也不含糊。
1937年8月,淞沪抗战在上海爆发。吴奇伟奉命率领队部赶赴淞沪,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让人赞赏,虽败犹荣。
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中,吴奇伟奇计频出,作战机动灵活,打仗的时候更是身先士卒,获得了作战将士的爱戴,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歼敌万余,缴获车辆数十辆的"万家岭大捷"。
后来的“鄂西大捷”,也是在吴奇伟的指挥下完成的。
吴奇伟在前线的一个山洞内设立了前线指挥所,无惧敌机在头上的盘旋轰炸,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守军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死守石牌要塞,不让日寇越过一步,日寇在这里久攻不下,最终只得无奈撤退。
这次战役之后,国民党内部论功行赏,吴奇伟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国军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又开始发动了第二次国内战争。
吴奇伟厌倦同室操戈,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也让他深感厌恶。他托病借此在家闭门不出,想摆脱无休无止的内战。
中共香港分局抓住这个时机,派出同为老乡的共产党员对他进行策反。
面对日渐明朗的局势,吴奇伟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49年5月,吴奇伟联合七名国民党军政人员,梅州大部以及惠州一部提前解放,粤东起义成功。
这次起义成功后,于1949年6月21日,朱德发电报对吴奇伟进行了嘉勉,对他领导的起义表示"极为欣慰"与"欢迎"。
建国后,吴奇伟还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
1949年10月1日,吴奇伟受到毛泽东的邀请,跟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崛起。
吴奇伟是一个传奇的英雄,他心中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最初因为立场不同而政见不同,站在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对立面,在抗日战争中却英勇无敌,嫉恶如仇。第二次内战爆发后,他心系国家,敏锐洞察,审时度势,在共产党的感召下毅然弃暗投明,这样的深明大义也是让人佩服和尊敬的。
平平淡淡
涓涓溪流归大海,只要心存国,心愛民,必受党和人民接纳和欢迎。
奔流
识时务者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