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黎巴嫩撤侨行动,惊呆了全世界,台媒:教科书般的撤侨行动

凌统的世界 2024-10-06 14:26:35

夜幕笼罩着贝鲁特,黎巴嫩首都机场上空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一架中国国际航空的客机,机翼灯光划破夜空,满载着从战火中撤离的中国公民,向着家的方向疾驰而去。

2024年,黎以冲突再度升级。炮火声、爆炸声、防空警报声,交织成一片混乱的音符,黎巴嫩,这个曾经以多元文化和美丽海滨闻名的国家,再次被战火阴云所笼罩。

物价飞涨,基础设施几近瘫痪,安全局势急剧恶化,黎巴嫩如同汪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无情的巨浪吞噬。

身处这场风暴中心的,还有数百名中国公民,他们中有的是来黎巴嫩务工的建设者,有的是来此经商的企业家,还有的是来这里求学的留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他们心急如焚,渴望早日离开这个危险之地。

“一开始只是感觉物价涨了,后来就听到爆炸声了。”

董川,一位在黎巴嫩参与援建项目的中国工程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心有余悸。撤侨通知下达前,董川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身处相对偏远的项目工地,对外部局势的紧张程度并没有太深的感知。

直到9月30日那天,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通知他们,即将开始撤离行动,要求他们做好准备,尽快转移到指定地点集合。

董川和其他中国公民没有想到,中国政府的行动如此迅速。

不到一个小时,一辆辆悬挂着五星红旗的大巴车就抵达了项目工地,接送他们前往集合地点。

大巴车两侧,荷枪实弹的当地武装人员警惕地注视着周围,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确保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安全。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电影《战狼》里的主角一样。”董川感慨地说,“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只要看到五星红旗,就感觉无比安心。”

抵达贝鲁特机场后,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和中国国航地勤人员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有条不紊地组织中国公民办理登机手续,并耐心地解答各种问题。

为了确保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顺利登机,他们甚至安排专人陪同前往卫生间,防止anyone掉队。

“从接到撤侨通知,到登上回国的飞机,前后不到40个小时,这效率,真是没谁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国家的撤侨行动则显得混乱不堪。英国政府虽然包下了一架航班,但却以高昂的价格出售机票,每张350英镑,让不少英国公民望而却步。

美国政府的撤侨行动更是姗姗来迟,直到10月2日才开始安排航班,而且只撤离了100多名美国公民,与已登记的7000多名美国公民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大使馆竟然还提供“机票贷款”业务,鼓励无力支付机票费用的美国公民贷款回国。

中国政府高效有序的撤侨行动,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式撤侨,不仅体现了“中国速度”,更彰显了“中国温度”。

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和高效的应急机制的有力支撑。

早在黎以冲突升级之前,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就密切关注当地局势,并提前发布了安全提醒,指导在黎中国公民做好安全防范准备,以及时规避风险。

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专门的撤侨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周密的撤离计划。

中国外交部积极与黎巴嫩政府和有关国家进行沟通协调,为中国公民撤离开辟绿色通道,并争取一切有利条件。

中国政府此次撤侨行动,主要采取了海陆空三种方式。首批撤离的69名中国公民和11名外籍家属,乘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新厦门”轮前往塞浦路斯,随后转机回国。

第二批撤离的146名中国公民和5名外籍家属,则乘坐中国国际航空的包机,从贝鲁特国际机场直飞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包机的飞行安全,中国政府事先与黎巴嫩政府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协调相关国家开放空中走廊,确保飞机能够安全、顺利地抵达贝鲁特机场接回中国公民。

中国政府高效有序的撤侨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在黎以冲突中迅速采取行动,安全撤离本国公民表示赞赏。

他还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英国《金融时报》也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府在黎以冲突中的撤侨行动,再次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政府始终把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撤侨机制,这不仅是对本国公民的负责,也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当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看到前来迎接的亲人朋友,我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董川说,“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祖国’、什么叫做‘回家’”。

中国式撤侨,不仅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更彰显了中国温度和中国情怀。

在撤离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撤离人员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保障,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关怀。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撤离行动中始终坚守岗位,为中国公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consularservice。

他们耐心解答中国公民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食品、饮水和药品。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我吃到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一位撤离的中国留学生说,“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心里充满了warmth和感动”。

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不仅是对他国公民的一次生命救援,更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在撤离过程中,中国公民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度过了难关。

“在撤离的大巴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因为害怕而瑟瑟发抖,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她,还拿出了自己的零食和水给她。”一位撤离的中国游客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warmth和kindness,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式撤侨,是“外交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中国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关怀。

中国式撤侨,并非孤例,而是一部贯穿中国外交史的壮丽史诗。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后的和平年代,再到如今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还是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危难时刻,中国政府始终秉持“外交为民”的理念,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不惜一切代价,将海外中国公民安全接回祖国。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中国政府租用120多架次民航包机、12艘货轮,跨越9个国家,成功撤离了14万多名中国公民,创造了世界撤侨史上的奇迹,也让“中国护照”成为海外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

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中国政府再次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在短短12天时间里,通过海陆空多种方式,成功撤离了3万多名中国公民,其中包括1万多名来自其他国家的侨民,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2015年,也门局势突变,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派出海军舰艇,前往也门亚丁港执行撤侨任务。

在短短5天时间里,中国海军成功撤离了600多名中国公民,以及来自15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公民,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撤侨行动,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展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中国式撤侨,不仅是一次次生命救援行动,更是一次次爱国主义教育,它让海外中国公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无论他们身处何方,祖国母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

中国式撤侨,不仅是速度和效率的体现,更在于其背后完善的机制和人性化的举措。每一次撤侨行动,都是对中国政府应急机制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生动诠释。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保障工作,建立了健全的领事保护和应急机制。

中国外交部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全球各地安全形势,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指导海外中国公民做好安全防范。

中国驻外使领馆积极构建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障网络,与当地政府、侨团、中资企业等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状况,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 assistance。

再次,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海外中国公民领事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

例如,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明确了中国政府在海外中国公民领事保护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为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式撤侨,不仅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更彰显了中国温度和中国情怀。

在每一次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都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尽一切可能为撤离人员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贝鲁特机场,夜幕下,那架满载着撤离中国公民的国航客机,最终消失在夜空中,留下的是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和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温暖与感动。

中国式撤侨,是“外交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关怀。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海外中国公民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 favorable 的外部环境。

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中国力量的守护;中国护照的背后,是14亿中国人民的坚强后盾。无论身处何方,祖国母亲永远是海外中国公民最坚强的依靠,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

信息来源:新京报2024年10月4日关于”中国公民讲述黎巴嫩撤侨经历:横跨8000多公里的归途"的报道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2024年10月4日关于“多国加入从黎巴嫩撤侨行列”的报道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2024年10月4日关于“美国:安排航班从黎巴嫩撤侨”的报道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4年10月5日关于““祖国是最好依靠”“大陆撤侨行动从未忘记台湾同胞”“的报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