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

小夏看看过去 2025-01-12 10:40:37

大家都知道,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在武汉组织召开了一次中央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参加者群像

这次会议,只开了一天,却决定了几个事项:一是批判陈独秀所犯的错误,并通报陈独秀下台。之前的7月12日,陈独秀已经在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建议和督促下下台了,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主持中央工作。二是选举产生新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等9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等7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随后召开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上,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瞿秋白任政治局主席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共第二任主要领导人。三是在获知南昌起义失败后,决定发动湘赣边境秋收起义及广州起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八七”会议与后来的遵义会议一样,成为了中共和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会议和转折点。

我们一起来看看,“八七”会议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

中共中央第二任主要领导人瞿秋白

第一,不是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瞿秋白,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常委,并接替陈独秀成为中共第二任主要领导人。7月12日,鲍罗廷主持的会议上,陈独秀正式下台,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等5人被指定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并没有成为临时常委之一,但由于瞿秋白反对、批判陈独秀及其错误比较坚决,对当时革命形势等的判断及主张比较符合苏联及共产国际的主张,再加上瞿秋白在苏联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以往的工作中没有犯过错误,因此被鲍罗廷及其继任者罗明纳兹看中,作为领导人加以栽培、扶持。这样,年轻的、书生气浓郁、没有太多实际工作经验的瞿秋白通过“八七”会议一跃成为了中共第二任主要领导人。

“7·12”会议指定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

第二,“7·12”会议指定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除了李维汉,均未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这里面,可能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1927年“7·12”会议中共中央的的继承者,是共产国际鲍罗廷指定的。而“八七”会议”时,远东国际改由罗明纳兹负责,罗明纳兹需要培植自己信任的人。二是,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等3人,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眼里都是犯过错误的人,再加上领导的南昌起义刚刚失败,自然不能再成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了,能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

第三,历史证明,后期中国革命的发展及成功,主要是这些“八七”会议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们干出来的。“八七”会议产生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等共9人,只有李维汉、任弼时看到新中国的诞生,其他的苏兆征、瞿秋白、罗亦农、王荷波、澎湃牺牲,向忠发、顾顺章叛变。而7名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邓中夏领导了南昌起义,成为中共人民军队创建与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张太雷接着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尝试了苏维埃政权的开始;毛泽东、彭公达(后牺牲)领导了湘赣边境秋收起义,会同周恩来、朱德等共同创建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并正确选择了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中夏到湘鄂西,辅助贺龙开创湘鄂西苏区和筹建红二方面军的雏形之一--红二军团,邓中夏(后牺牲)后来的工作由关向应、夏曦(后牺牲)、任弼时等薪火传承;张国焘(1938年4月叛逃)则转移到鄂豫皖苏区,领导和创建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这些中共领导人,后来成为中共及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核心力量。因此,“八七”会议,也是一次选择中共领导人的重要会议。

“八七”会议产生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邓中夏、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彭公达、张太雷、毛泽东)

第四,如果没有“八七”会议武装斗争的决议,中共非但谈不上有什么发展,而且很有可能会在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消灭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八七”会议的决议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总的来说它的历史价值是巨大的,它也是中共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之一。

3 阅读: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