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折腾”的95后新农人和他的彩椒旷野

北青报深一度 2024-10-18 12:42:12

记者/颜星悦

编辑/计巍

韩明峻和他的彩椒大棚

云南玉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在这个气候极适合农业发展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片集合了世界上前沿农业科技于一身的彩椒大棚:无土栽培模式、以色列灌溉系统、西班牙温室、瑞典的遮阳幕布、日本的散光薄膜……

这个种植基地背后是一对“爱折腾”的95后新农人,韩明峻和张帆,他们花了10年的时间,“用全世界的好东西,在云南这个好地方,认真做种植。”

玉溪的彩椒大棚

韩明峻的彩椒大棚有五六米高,透过白色半透明的墙面,可以看到棚里的钢铁架构,棚顶上还开了像烟囱似的天窗——用来控制云南雨季过量的雨水。一旦“烟囱”感应到了雨滴,会在两分钟后,自动把天窗扇闭拢至与水平面夹角30度。这是经过韩明峻10年的经验摸索出来的规律,在这个角度进入的雨水刚刚好,不多不少,最适合彩椒生长。

走进棚内,最亮眼的是一串串咖啡色、黄色、红色的彩椒,彩椒藤弯弯绕绕挂在三米左右高的架子上,深入彩椒藤中间的走道,仿佛置身于彩椒的“原始森林”。这些彩椒与市面上常见的矮矮墩墩的灯笼椒不一样,是细长型,成熟的果实有二三十厘米长,直径5厘米左右,口感很脆,有甜和自然的果香,直到吃到辣椒的底部,明显的辣椒味才出来。

这是甜巴莱姆彩椒,荷兰一家公司独家授权给韩明峻的,全国仅有几个产区,云南玉溪的峨山县是其中之一。这种彩椒和其它彩椒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能一直结果实。它的种子很贵,要9元一粒,是普通国产彩椒种子的10倍。但是它很“逆天”,以一年为周期,它需要100天成长期,而接下来的200多天都是它的成熟期,在成熟期内它像韭菜一样可以无限量“收割”,每一条彩椒藤每一次能收三四十颗,每个月能采摘3次,而传统的辣椒只有一年一个月的成熟期。

棚子中心处竖着两个外观像是高压电箱的环控系统,上面插满了各种管子和线,它是整个温室大棚的“大脑”,韩明峻在办公室里的电脑上,就可以向这个“大脑”传输指令,让它来调整大棚里的通风、灌溉、光照……

大棚里有几个正在干活儿的阿姨,她们拿着一罐罐的黄色“粉末”,撒在彩椒植株的叶片上,凑近仔细瞧,会发现这些“粉末”正在蠕动,“这是一种益虫,每三周我们会向温室里投放,让它们在这里吃害虫。”韩明峻说,这是一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在国内使用得不多,实际上他也是最近才开始使用这种办法,他不确定这样做是否比传统化学防治的效益更好,但是他喜欢这个新的理念,就“折腾试试”。

彩椒大棚里的工作人员正在“撒虫”,以生物防治病虫害

“爱折腾”的新农人

95年出生的韩明峻太爱“折腾试试”了,他的人生一直在“折腾”。

他是玉溪重点高中尖子班的学生,高考考上了兰州大学化学系,他的成绩在班里不算拔尖也没有很垫底,如果和同学们一样正常读下去,或许也会成为化学研究员或化学老师,但读了三个学期后,他突然找辅导员办了休学手续,打电话给父母说想回家种地。

“学霸们太卷了,我觉得我卷不过他们,所以我要做点不一样的事。”韩明峻坚持要回老家,父母拗不过他,于是干脆让他回来试试,并安排儿子去地里做最辛苦的活儿,好让他“长长教训”。

韩明峻的父亲在峨山有100亩番茄田,韩明峻曾到父亲的田地里参观,发现地里的番茄植株连绿叶子都没几片,觉得父亲种得实在“不咋的”,但还是挣到了钱。他想如果在农业里加上新的技术,也许会更有发展。

没想到一回来,韩明峻的父亲就让他给田里铺设灌溉用的水管,“大夏天的,那个水管拿在手里都发烫,”韩明峻回忆起那个夏天,他觉得从事农业的第一年是最累,他一边亲手把水管一节一节埋进土里,一边想,这种传统种植方法实在太累了。

他看不上父母的种植方式,自认为比父母聪明,买了几本《病虫害大全》、《农学概论》,向周边的农户讨教,并在网络上搜索先进的种植技术,想改变自家农田的现状。

他的机会来了。就在2015年9月,一位70多岁的荷兰人来到峨山,向这里的农民科普先进技术,韩明峻自告奋勇去当翻译,一来二去,他和这位荷兰的老先生熟识了,老先生帮他看了一下他家的田,提了几个建议。

其中一个就是,用“嫁接”苗。“其实这也不是多先进的技术,对于荷兰人来说像做菜要放盐一般,可对我就像在黑暗里点亮了一盏灯。”韩明峻清晰记得,那位老先生当时用的词是“strongroot”,“他的意思是我们原本的植物,它的根系不够强壮,容易生病会死。”

韩明峻回到田里之后开始尝试用嫁接苗,这波嫁接苗的番茄大获成功,产出了以往普通番茄苗3倍的果实。这一次的成功,让韩明峻的父母第一次感觉到,韩明峻还真和他们有点不一样。

自从这次嫁接“证明了自己”后,父母开始一点一点放权给韩明峻,允许他参与到田里稍微大一些的决定中来。接着,他又开始研究一些化学防治病虫害的配方,换种不同品种的作物,不停“折腾”。

韩明峻在这些彩椒大棚里集合了世界上多项前沿农业科技

从辣椒到彩椒

一个转折发生在2017年——韩明峻开始尝试种植辣椒。“因为我们这儿当时没人种”,韩明峻说的当地没人种的辣椒是螺丝椒。螺丝椒是一代杂交的皱皮椒, 云南原始的辣椒品种是植株矮小的小米辣,因此当韩峻明的大棚里长出四米长的辣椒藤时,周围的农户开始关注起这个年轻人。

韩明峻只尝试种植了4亩,螺丝椒长成后,口感爽脆,辣味浓郁,很符合云南人爱吃辣的口味,售价15元一公斤,在本地市场风靡一时,没几天就售完了,周围的农户也来找韩峻明买辣椒苗,向韩峻明学习种植技术。

韩明峻尝到了甜头,种辣椒比种番茄赚得更多。在这一次的“折腾”过后,韩明峻的父亲把100亩地全权交给韩峻明来经营。现在,地里一株番茄都没有了,全部改种了辣椒。

2017年3月,韩明峻回到兰州大学,正式办理了退学手续,从此,他成了全职农民。“虽然退学了,但不是不学习了。”韩明峻直接从兰州出发去了全国最大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山东寿光,他在网上自学农业的时候,认识了在寿光做大棚蔬菜的一个哥哥。

在这位哥哥的大棚里,韩明峻学习了三个月,这三个月的学习对于韩明峻而言,塑造了“我对植物的态度”。“原本我不知道怎么观察作物,觉得它不死能产出就行,去了寿光后我发现它们长得非常整齐,寿光人会走进温室里的每一行列,观察记录每一颗植株的生长状态。”寿光人对植物的态度让韩明峻意识到,自己之前只是一个耍小聪明的门外汉。

回到峨山后,韩明峻建立了严格的巡视值班表,每天他都会自己一行一行地走遍大棚,观察每一刻植株,并安排员工24小时值班分批次记录观察。

由于最初受过荷兰人的点播,韩明峻一直很关注荷兰种植业的新动向。2018年,韩明峻又发现一种高产又营养的辣椒新品种——彩椒。像最初种螺丝椒一样,他又在田里划出4亩地尝试种彩椒。

9元一颗的彩椒种子比螺丝椒贵10倍,而彩椒的销量远不如螺丝椒火爆,因为云南人不明白这是什么——是辣椒吗?但是它不辣,是水果吗?但它长得像个辣椒。在本地的农贸市场上,这五颜六色且昂贵的新品种辣椒,无人问津,韩明峻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天天拉去市场,逐步降价卖,差不多卖到5元一斤的时候,开始有人买,接着,市场慢慢开始接受彩椒,一个月后彩椒就供不应求了。

2018年这一年,韩明峻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挣到了钱后,他继续“折腾”。2019年,他花了70万元从以色列一家公司购入了一整套智能化精准灌溉系统,用于种菜。

“这比我爸爸让我在地里埋水管要高效、准确得多。”韩明峻觉得这钱花得值得,这套系统看起来像是输液室里挂满的输液管,针头直接扎进植株的培养基,针口处粉红色的圆形小闸口能够“压力补偿”,使得每一刻植株能够在同一时间获得同样的营养液。

2021年,他从父亲的土地上搬出来,自己租下50亩土地,成立了玉溪荣荣农业有限公司。在这片土地上,他耗资2000万元,配置了以色列灌溉系统、西班牙温室大棚、瑞典的遮阳幕布、日本的散光薄膜。也是在这一年,韩明峻与相恋多年的爱人张帆结婚了,张帆说,“我们要用全世界的好东西,在云南这个好地方,认真地做种植。”

韩明峻大棚里的彩椒每周产量达50-60吨

“人生是一片旷野”

张帆的加入,让云南彩椒的销路彻底打开。近两年,健身热兴起,彩椒成为越来越多健康人士的餐桌选择,甜巴莱姆彩椒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热量极低。每100克的甜巴莱姆彩椒只含20卡路里的热量,而口感却有相似水果一般的甜。

在欧洲留学归来,又在北京有过工作经历的张帆看来,健康饮食是彩椒流行的背后原因,并会成为一种趋势。张帆首先把目标放在了香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甜巴莱姆彩椒顺利地坐上了一线城市大型商超的货架。

与丈夫韩明峻“爱折腾”的性格相反,张帆总是在想办法把风险尽量降低。只靠线下销售虽然已经能消化目前的产能,但她觉得渠道太单一,也会有风险。从去年冬天开始,她在抖音等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开始线上销售。

“一开始可能我们不太会做网店,销售量没有太好,差不多一周能线上卖出二三十单的样子。”张帆说,这种情况维系了半年,在今年7月,甜巴莱姆彩椒入驻了抖音电商,一批健身博主也开始推荐这个产品,如今甜巴莱姆彩椒已经成为抖音商城彩椒销量排行第一的产品。

一直以来,抖音电商都高度注重社会价值创造,不断通过平台上优质的乡村短视频和直播内容提高农产品市场关注度。为更有针对性地助力地标农产品上行、打造区域品牌,抖音电商先后推出了“山货上头条”“金产地计划”等助农专项。2024年10月,该计划走进云南,平台优选了当地特色的彩椒、冰糖橙、人参果、酸角等果蔬优品,推出价格优惠,消费者通过抖音商城专区和直播等渠道就能买到。

“10月初的时候抖音电商的工作人员还来我们大棚里拍了彩椒的科普及推广视频,”张帆说,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我们转到抖音电商以后,发现这里客户群体很大,我们就面向更广大的客户了。”

韩明峻还在“折腾个不停”,他最近玉溪市附近又租下150亩田,把之前赚的钱折腾得一干二净,张帆知道这是有风险的,但觉得彩椒的市场预期值得这番“折腾”。

如今夫妇俩的农场规模达到了420亩,其中的70%用于彩椒种植。“算上新租的地,我们每周彩椒的产量将达到50-60吨。”张帆说,“如果我们自己的供应量起来的话,它未来会非常有市场空间的。”

曾经张帆在北京一家法语培训机构上班,在北京的生活“地铁是唯一的,确定的、既定的道路,而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片旷野。”现在,她的旷野与这些彩椒有关。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