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到袁崇焕提到了魏忠贤。因为魏忠贤这家伙很不简单,作为今天咱们来好好认识一下他。
魏忠贤本来是个市井无赖,在万历年间因为欠了一屁股赌债还不起,就把自己阉了进宫当太监。他运气不错,跟对了大老板,又很会巴结,升得很快。后来又巴结到皇太孙的奶妈,开始了和这位奶妈“对食”的日子。这个奶妈姓客,以下我们叫她客氏。
什么叫做“对食”?在皇宫工作的女人不能接触皇帝之外的男人,不过她们也是人,下了班回宿舍的时候也是会无聊,自然希望吃饭睡觉时有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太监虽然不是男人,不过也算半个男人,无鱼虾也好的情况下,有人就会找个太监来同居,这就叫“对食”。魏忠贤天生长了一副好皮囊,长得又高又帅,还会唱歌、下棋、奏乐、踢球,嘴巴还特会说话,自然是个人见人爱的对食好对象。
1620年,近三十年都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终于挂了,万历的长子登基,一个月后又挂了,所以就换长孙登基了,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先生,人称天启皇帝。这下子平日在朱由校身边伺候的人就全发了,客氏被朱由校封为奉圣夫人,魏忠贤则被调去司礼监担任秉笔太监,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由校身边的人都受了惠。
魏忠贤这个秉笔太监的职位可不简单。
司礼监的头叫做掌印太监,以下再设几个秉笔太监,都是不得了的位置,是明朝太监的最高职位。因为明朝没有宰相这个职位,百官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每天要处理的政务与奏章那么多,不是皇帝一个人可以负荷得了的,所以大臣送上来的奏章,先送内阁,由大学士们讨论出初步意见之后,把意见写在小纸条附上去送给皇上参考,这叫做“票拟”;皇上参考票拟,或同意,或不同意,用红色的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批了红、盖了章的奏章,就代表了皇帝意志,交还给内阁和各部去撰写诏书与执行。因为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精力旺盛之外,后来的皇帝越来越懒,有的甚至连奏章都不想全部看,所以就叫司礼监挑几本重要的来批,剩下的就叫秉笔太监帮他批红。
虽然皇帝没亲自下达意见的一般就是按照内阁的票拟去处理,不过因为实际批红的是秉笔太监,所以秉笔太监可以耍的小动作太多了,更何况皇上该看哪本奏折也都是司礼监决定的,所以内阁大学士们要顺利推行政务,一定要得跟司礼监大太监的合作。此外,首席的秉笔太监还主管东厂、诏狱等特务机关,因此司礼监太监的权力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内阁首席大学士。
重点来了,当上秉笔太监的魏忠贤却是个不识字的!一个不识字的家伙居然可以进司礼监去当秉笔太监,那也是史无前例。这中间最大的关键人物,当然就是客氏。天启皇帝朱由校对客氏有着无限的依赖和迷恋,客氏安排个秉笔太监还不是小意思?
虽然客氏也是坏事做尽,不过咱们今天主讲魏忠贤,客氏的丰功伟业以后再提。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个有趣的家伙,他生平最大的志趣是当个木匠,而不是当皇帝。而且他手艺之巧,非寻常工匠可比。史书说他“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改毁,唯快一时之意。”,“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据说他曾经仿乾清宫样式,亲自造了一座宫殿模型,高不过三四尺,却维妙维肖,巧夺天工。而魏忠贤的拿手好戏,就是趁朱由校木匠活做得正专心的时候,拿奏章请他批阅。这个时候的朱由校当然觉得很烦啦,就随口说:“朕已经知道啦,你自己好好看着办吧。”所以天下大权就落入了魏忠贤手中,而皇帝的心思则全在木匠活儿上。
由于当年的万历皇帝几十年没有上朝,也不处理大臣的奏章,家里没主事人的结果,就是群臣结党结派,互相倾轧,吵架只问立场,不问是非,弄死对方就对了。当时有个叫顾宪成的,曾经当过吏部侍郎,辞官后在东林书院教书,没事就当政治评论员,附和他的读书人很多,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东林党”,不同意他们意见的,就说人家是邪党。天启初年,东林党得势,在朝廷排挤非东林党人。由于手段过于激烈,非东林党人愤而与魏忠贤结盟,形成一派,被称为“阉党”。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经过有点复杂,人名又很多,所以略过不提。反正结局就是,因为阉党掌握了皇帝,所以大获全胜。凡是阉党看不顺眼的,要么抄家灭族,要么直接叫锦衣卫或东厂逮捕下狱,拷掠至死。杀掉的人非常多,皇亲国戚都不能幸免,更别论升斗小民不小心冒犯的了。甚至有时候连魏忠贤自己都忘了某某某曾经得罪他,他身边的人也会不时提醒,激怒魏忠贤去下令杀人。可以想象其中很多是捏造的,借魏公公的手报自己的私仇而已。我们在高中课本念过方苞写的《左忠毅公轶事》,里面有一段形容左光斗在牢里的惨状:“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这个左光斗就是因为弹劾魏忠贤没成功,反而被魏忠贤抓起来修理的。
阉党中心集团为五大文官负责谋议,五大武官负责杀人业务,称为“五虎”和“五彪”;再外围的阉党则被一些高级官员称为“十狗”;奴才之下还有奴才,更外围还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光听绰号就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集团。自此,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全都向魏忠贤效忠。
因为当时向魏忠贤效忠就是当官的唯一途径,拍马屁的手段的高低,也就成了升官最重要的条件。
白花花的银两与古董珍玩往魏府送、上奏章对魏忠贤歌功颂德一番,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见到魏忠贤,要叫他“九千岁”,行三叩五拜之礼,因为他只在万岁爷一个人之下,还有人叫他“九千九百岁爷爷”的;
关外的将士打了胜仗、地方官破获黑帮、盗贼,都是九千岁运筹帷幄,应该对九千岁与他的三代赏赐兼加官晋爵;
建筑边境隘口要塞、修筑先皇陵寝,也都是九千岁设计规划,应该对九千岁与他的四代赏赐兼加官晋爵。每回九千岁出门,卫兵、马队、乐队、戏子、厨师随侍在侧,排场的队伍人数以万计,非常显赫。
而将马屁拍到顶端的,当属浙江巡抚潘汝桢奏请为魏忠贤建生祠。本来“祠”是用来供奉祖先或先贤、烈士的地方,拜的都是死人。潘汝桢说魏忠贤和神一样伟大,虽然他老人家还健在,拜他不但可以让他老人家延年益寿,还可以保佑合家平安、地方风调雨顺,让万民景仰并感念他老人家的伟大。
潘汝桢的奏章被一个御史挡了一天,结果这个御史就被免职了。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都抢着为魏忠贤盖生祠,唯恐落于人后。有官员不肯为生祠写颂文,或者进了生祠没有拜拜,都被逮捕入狱拷打到死。
到了这个地步,建生祠还不算是最高水平的巴结,还有个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的学生叫陆万龄的,他上奏说魏忠贤才德足以和孔子并驾齐驱,应该和孔老夫子平起平坐(请记得魏忠贤不识字),说魏忠贤应该和孔子一起配享冷猪肉,于是连孔庙内都祭祀起了魏忠贤。
天启七年(1627),朱由校驾崩。因为朱由校那些怀孕的妃子都被客氏整死了,所以没有儿子,皇位就传给了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不爽魏忠贤很久了,一上台就把魏忠贤流放到了凤阳,魏忠贤才走到半路,崇祯皇帝又派锦衣卫要抓他回京城好好整治一番。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就上吊自杀了,但他的尸体仍被崇祯下令千刀万剐。客氏也被崇祯派人打死。阉党死的死,逃的逃,权倾一时的魏客集团就此灰飞烟灭。
传承自古代王朝的优良传统,要在伟大的人物生前就建好纪念馆,让众人可以崇拜、敬仰兼学习一番,这等镜头终于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重现了……好了,写到这儿便只能结束了,谢谢大家!
(完)
相关阅读:清史将袁崇焕写成受尽冤屈的孤臣,有何政治目的?大明帝国的叹息
关羽神化前是何模样?他的形象又是如何演变成神的?
万历皇帝的无奈、唏嘘与悲歌——《风雪定陵》
历史唯一告诉我们的是人类从没停止过犯错——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嘉庆皇帝的八字极好,收割了和珅的11亿两,可惜却只想当个混子,混吃等死地等待列强的坚船利炮到来
水太凉,头皮痒[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