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三国,最不缺的就是卓尔不群的英才,短短数十载,烽火连天,龙争虎斗,尔虞我诈,各路英雄都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而在这灿若繁星的英雄列表中,自然包括了蜀中的卧龙、凤雏。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曾这样评价二人:“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对于这二位顶尖奇才,后世大多都认为,卧龙诸葛亮的谋略在凤雏之上,不过也有人认为,凤雏庞统才是定下蜀汉大局的关键人物,那么,到底谁才是安天下的最佳人选呢?
实际上,从两人看待荆州的问题上,就能分出一个高下。
诸葛亮的一生卧龙先生的出场,是从元直走马荐诸葛开始的。那个时候,刘备的谋士还是颍川徐庶,他足智多谋,多次助刘备大败曹操,但后来曹操要挟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只能孤身入曹营。
临走之前,他向刘备举荐了隐士诸葛孔明,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桥段。
而在隆中拜访期间,诸葛亮第一次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这个计策也成了往后数十年刘备和蜀国的基本国策,此时的诸葛亮不过27岁。
随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东征西讨,开始起势。一年后,曹操一统北方,又亲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就在这时,诸葛亮亲赴江东,游说孙权,舌战群儒,让两家结成了抗曹联盟,最后孙刘联军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这一场大战打完后,刘备根据隆中对策,向孙权借来荆州,以此作为创业根基,开始向四周扩大势力。后来,诸葛亮又助刘备夺下益州,助其称帝。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续辅佐后主刘禅,率兵亲征南中,平定叛乱,使南方形成了“夷汉粗安”之局,随后起兵北伐。
从公元226年到234年,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以求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但都遭到了失败,最后带着遗憾病逝五丈原。
可以说,诸葛亮的大半生都在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刘备从新野小官到汉中称帝的每一步,也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协助。
庞统的一生凤雏早年才气不显,看起来就不像一个聪明人。在二十岁那年,庞统走了两千里路拜访司马徽,和他来了一场桑下之论。
两人的交谈从白天持续到了黑夜,一番彻夜长谈下来,司马徽对此人大为惊奇,说南州没有士子可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的这番话,庞统才逐渐被人所知,还被当时的襄阳庞德公称作“凤雏”。
赤壁之战后,周瑜出任南郡太守。在此期间,他相中了庞统,并让他出任南郡的功曹,委以大事。然而没过多久,周瑜就忽然病逝了。
周瑜病逝后,长得不太好看的庞统并未得到孙权的任用,于是庞统便来到了刘备麾下。但因他的相貌丑陋,刘备也没有重用庞统,只让他担任耒阳县令。庞统一上任,就酗酒荒政,直到被罢免公职。
在鲁肃、诸葛亮的一番力荐下,刘备这才召见庞统,结果也被他的才华深深折服,于是让他任治中从事,后来又和诸葛亮共同出任军师中郎将。
此后,庞统多次给刘备出谋献策,整顿蜀军,使蜀汉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渐渐成了刘备心中的第二人。
在益州刘璋衰败之时,庞统又建议刘备即刻入蜀,同时还向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妙计:
上计为派精兵昼夜兼行,直袭成都;中计是佯装回援荆州,引守关将军、精锐出动,就此将一众擒杀,随后进军成都;下计是退到白帝,联络荆州兵马,一点点进图益州。
后来,刘备采取了庞统的中计,最终顺利夺下成都。
只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14年,庞统在进攻雒城时,被乱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
如果将蜀汉集团比作是一个公司的话,那么诸葛亮就是让公司做大做强,实现创业的合伙人,而庞统则是让公司再创辉煌,实现上市的五百强CEO,这两人在公司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很难评判能力的高低。
不过倘若一定要分个高下的话,也未必不行。实际上,在关于荆州的问题上,这二人曾提出过完全不同的想法,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谋略水平。
荆州之见一个荆州,半个三国。在三国时期,荆州无疑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因为那时的荆州并非一个地方,而是汉代的十三州之一,包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还有河南南部地区,面积将近40万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它正好镶嵌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要地,在乱世当中,这样的地方不可能没有纷争。
那么,诸葛亮和庞统又是如何看待荆州的呢?
先来说说卧龙的看法,在当年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给刘备做了一个全面分析,他说:“荆州北据汉水、沔水,连南海的资源都能拿到,东面和会稽郡、吴郡沟通,西面和巴、蜀两郡相连,这是各家都必争的地方。”
然后又说:“如果能占荆、益二州,固守险要,对外联吴,对内革新,一旦天下有变,就派一员大将率荆州军直指中原,将军您则领益州兵从秦川而出,如果真能这样的话,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在诸葛亮看来,荆州是创业的必经之地,它交通便利,西边连着巴蜀,东边沟通孙吴,北上又可问鼎中原,所以一定得握在手中。
荆州的优势,几乎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庞统却想让刘备主动放弃荆州,这又是为何呢?
公元208年,法正奉刘璋之命前往荆州见刘备,并在私下给刘备献计,让他趁机谋取益州。
就在刘备犹豫不决的时候,庞统对他说:“荆州历经多年纷争,正在荒芜衰败,英才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吴,北有曹魏,已经被钳制住了,很难有大发展。益州坐拥百万户口,土壤肥沃,物产丰饶,如果以此为根基,可成就大业。”
依庞统之见,荆州现在已经没有价值了,也很难突破出去,所以与其固守荆州,倒不如进图益州。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想法是占据荆、益二州,可得天下,而庞统则认为占益州、弃荆州可成大业,那么,到底谁的计谋更有远见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庞统的谋略或许才是对的。
成也荆州,败也荆州诚然,蜀汉的立业是从荆州开始的,但蜀汉的衰败,其实也是从荆州开始的。
在关羽失荆州后,蜀汉也失去了东边的门户,而为了重新夺回荆州,给关羽复仇,刘备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却在夷陵之战中铩羽而归。
一个荆州,不仅让刘备集团开始走向固步自封的道路,还先后折损了关羽、张飞两员虎将,几十万大军葬送东吴,皇帝刘备又遗憾病逝,致使国力骤减,军心动摇。
到了这一步,蜀汉即便有心北伐,也早已无力入主中原,所有的尝试似乎都是在白费力气。
因为荆州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占尽优势的同时,也被强敌环伺,就像庞统所说“东有孙吴,北有曹魏,难以发展”。有能力者得荆州,那就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没能力者拿在手中,那就是烫手的山芋。
而蜀汉在三国中的实力是最弱的,它很难长期持守荆州,一旦荆州出现闪失,那就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想当年,镇守荆州的关二爷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但最后还是被白衣渡江,败走麦城,话说是大意失荆州,其实也是难以守荆州。
如果在夺取益州,进驻汉中的时候,刘备主动放弃荆州,那荆州之争的主角就不是蜀国和吴国,而是魏国和吴国。
在那之后,刘备凭借着物产丰饶、易守难攻的蜀地,休养生息,平定南方,后配合着身边数员大将,在魏吴之争时北上问鼎中原,胜算几何?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历史的假如,只是说庞统眼中的蜀汉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刘备集团本身也没有太大的赢面,采取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怕荆州有失,采取庞统的占益州、弃荆州之策,则要提防益州世家,防止益州本土和荆州势力内斗。
那么,各位又如何评价呢?